3BHE022291R0101 PCD230
美苏因强大的工业奠定战后国际新秩序
1800-1850年的美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北方的工业以食品加工和纺织业为主,同时也出产木材、矿产等原材料;南方则是种植园经济,农场蓄奴,种植棉花、茶叶、粮食。
在南北***后,美国同德国一样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加上美国拥有比德国更好的发展潜力——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使美国工业得到***式增长——从1868年到1880年,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至一战前夕,美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首位,占***工业总产量的32%,钢、煤、石油和粮食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至***前夕,美国的工业产量占***工业总产量的38.7%。而这正是美国在***期间,平均每两个月建成一艘舰队航母,每年产4万架飞机,2万辆坦克的根源所在。
一战前夕,俄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8.2%,虽然貌似工业实力不俗,但工业产值中很大一部来自外国***的轻工业,本国重工业只占全部工业的1/5,也正是因此,俄国被称为“泥足巨人”。
在一战中,俄 备大幅逊色于德军,局部甚至出现了3名士兵共用一只***的情况。在苏联建立后,特别是在斯大林的钢铁工业化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迎来了高速工业化的时代,至***前夕,苏联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17.6%,而且工业结构以***、重工为主体。
正是依靠强大的重工业,苏联在***期间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4.4万架飞机,并***终打赢了卫国***,与盟军在易北河会师,和美国一道重新划定了战后国际秩序。
西方式微,皆因失去强大之工业
一、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国际地位
回溯历史,在两次***中,中国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徒有战胜国之名,却无有战胜国之实——一战结束后,山东权益被日本攫取;***后中国外蒙和东北的权益被美国处分给了苏联。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工业实力不如人、综合国力不如人,用***前夕的数据做对比就显而易见了: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7%;
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
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
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9.2%;
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4.5%;
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0.3%。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前夕中国的工业实力无比孱弱,有限的工厂大多属于纺织工业,而重工业几乎为零,从小到铁钉,大到飞机、坦克、战舰基本依赖进口。当时的中国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既无力保障***安全,又无法支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法则下,自然饱受欺凌,即便是中国的***主权也被列强视为可以随意处分的对象。
正是因为自1840年以来,因工业实力不如人而备受欺凌的百年***,促使以***为首的***代***集体对发展重工业有着极大的热忱,即便是节衣缩食,忍饥挨饿也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建立强大的国防工业——1949年,中国是一个满目疮痍、贫穷弱后的农业国,1976年,中国成为了拥有齐全工业体系和“两弹一星”、核潜艇等******装备的世界第六工业国。中国借此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获得了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这些老牌国际强权平等对话的地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近几十年来西方大张旗鼓地“去工业化”,以及东亚***竭尽所能发展工业,使***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工业中心,这导致过去一国独霸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政治舞台上,东亚***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政治格局也发生了从***期间的“两极对抗”,到后***时代的“一超多强”,再到如今的“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时代——各个***国际地位的变迁,说到底还是由工业实力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