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汉代传入中国,流传至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艺术主要通过造像流传民间,历代留下不少佛像精品。弥勒佛像是***广为人知的佛像。
这件弥勒佛造像,铜质,通高8、宽3厘米,重110克,1988年安徽省肥东县撮镇镇大窑村农民挖水塘时发现(参见《安徽省物志》),现收藏于肥东县文管理所。该铜佛像塑佛身着袈裟,立于莲花座上,佛的双手手心向前作伸展状,面容丰圆而和善,神态安宁,头顶高肉髻,头后双圆形背光。佛像身后连铜壁,壁顶部呈半圆状,壁面刻有火焰等纹饰。铜壁的背面刻有铭文,内容为:“景云二年六月十七日,司马蒋妻□十三娘□亡兄敬造弥勒□,铺□者生大家□平安。”铜壁下方承接一龟形座,龟首呈上昂前伸状,两足作向前爬行之势。从这个背面看,即是龟趺碑造型。


大肚弥勒佛铜佛像
公司产品样式众多,欢迎您来图来样加工和订做,本公司全体员工热情迎接您的到来!公司现主要生产各种城市雕塑,动物雕塑、伟人雕塑、西方人物、铜浮雕,古今中外的各界名人肖像雕塑应有尽有。弥勒佛,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据季羡林先生考证 “弥勒”是从吐火罗文音译过来的简称,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梅旦丽耶。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胜,名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行入灭,为一生补处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之后因缘成熟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绍释迦如来之佛位,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以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佛,犹立是名也(所以虽然名义上称之为“弥勒佛”,实际上其仍为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