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进入夏季,缓凝减水剂,温度一般都会在30℃以上,尤其是近,气温已经稳定在35℃作用,在高温天气下使用聚羧酸减水剂随着糖类缓凝材料的加入等因素,很容易发生变质和的现象,减水剂,而且一般变质了的产品性能就会下降,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其实,在夏季导致聚羧酸减水剂变质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微生物在适当的湿度、温度条件下能在某一聚合物表面长霉,如果是在湿热的环境下,霉菌的分泌物就会引起物质分解转化为醇类、有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为霉菌的生长提供养料,从而导致霉菌的繁殖。 2、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以后,大分子链的运动加剧,一旦超过化学键的离解能,就会发生链式分解、无规断裂,导致聚合物的劣化速度加快,这是就出现了发霉的现象。 3、糖类混凝剂的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在生产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缓凝剂有:葡钠、糖类、柠檬酸等,如果里面的葡萄糖酸钠的生产中在生产的过程中控制不严格,就会发生变质的现象。 在一些工程项目上面,由于受工程进度、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使用速度往往不易掌控,有些工程上面的减水剂放置在工地的时间有的超过了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候,所以变质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建议用户在选购的时候,还是与厂家沟通好产品的使用周期,以免在使用的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减水率忽高忽低,工程中不易控制聚羧酸系减水剂
减水率忽高忽低,工程中不易控制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宣传材料中往往对其的减水效果进行了特意的宣传,比如减水率达35%甚至40%等。有时实验室检测时减水率也确实很高,但到了工程现场,却经常让人大跌眼镜,有时减水率只有不到20%。其实,减水率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定义,减水剂多少钱一吨,仅是指按照《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标准,采用基准水泥、一定的配合比,一定的搅拌工艺、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为(80+10)mm时测得的数据。但人们总是在很多不同场合借用这个词语来表征产品的减水效果,以致于经常产生误会。聚羧酸系减水剂被证实在较低掺量情况下就具有较好的减水效果,其减水率比其它品种减水剂大得多,但必须注意的是,与其它减水剂相比,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受试验条件的影响更大。首先,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与混凝土中水泥品种及用量的影响很大。曾经采用相同的掺量对同一种减水剂进行试验,当基准混凝土水泥用量分别为330kg/m3、350kg/m3、380kg/m3和420kg/m3时,测得的“减水率”分别为18%、22%、28%和35%。而采用不同品种水泥进行检验时,减水率甚至可以达到10%的差异。其次,当砂子的含泥量较高时,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率会明显降低。使用萘系减水剂往往用增加一些掺量来解决。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增加掺量时变化不明显,套筒灌装浆料,很多的情况是流动度还没有达到要求,混凝土已经开始泌水了。此时再用调砂率或是增加含气量,或是加增稠剂效果都不会很好,好的办法还是降低含泥量。另外,聚羧酸系减水剂和其它减水剂一样,“减水率”还取决于搅拌工艺,如果采用手工拌合,测得的“减水率”往往比机械搅拌低2-4个百分点。如果混凝土中掺加掺合料,减水率当然也取决于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对于大掺量合料混凝土,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更加优于萘系减水剂。
减水剂的作用
减水剂的作用主要是减少用水、分散塑化混凝土,增强混凝土的稠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塌落。如在工程建设中,加入0.7%萘系减水剂的混凝土的用水量为175kg/m2,塌落度为17.4cm,一小时后下降为9.5cm,实际的减水量为19.7%;如果增加萘系减水剂的掺量为1.2%,那么用水量将由原来的175kg/m2下降到167kg/m2,初始塌落度有17.4cm,变为16.5cm,一小时后为10.0cm,有效减水增加至23.4%。由此可见,减水剂对降低工程的成本,简化施工管理,提高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远距离运输混凝土,需要混凝土具有抗裂性和抗腐蚀性。而减水剂的使用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套筒灌装浆料-减水剂-芜湖弘马减水剂(查看)由芜湖弘马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套筒灌装浆料-减水剂-芜湖弘马减水剂(查看)是芜湖弘马新材料有限公司今年新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仅供参考,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索取联系人:李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