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汉族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我国古代有焚香的习俗,或燃香洁室,或熏衣染被。“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这是汉晋六朝文人对熏炉和香所作的隐喻吟咏。在焚香器物中,汉代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堪称为精湛的博山炉之一。











史料典故
编辑
据说,洪武三十年的一天,燕王朱棣做了一个梦:太祖皇帝朱元璋赐他一个象征着的大圭,大圭上携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正当他半梦半醒、回味无穷之际,有人来报皇孙朱瞻基降生了。朱棣心念一动,不久,明太祖去世,朱棣以“清军侧之恶”为名发动靖难,成为永乐皇帝,皇孙朱瞻基深受宠爱,其父朱高炽也因他被册立为皇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