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水热处理采用较低的搅拌速度,因而对纤维束的解离作用大于断裂作用,纤维束在水热作用下先解离成细长纤维,再逐渐断开,浆液中极细粒子较少,分离性能较好。但温度过高易使海泡石纤维分解为细小纤维,使其粘度增大,分离难度增加,因而用水热法处理海泡石要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搅拌时间。瞿学良等3研究发现:水热处理温度选择在453~473 K之间,采用较低的搅拌速度得到的海泡石纤维长度适中。
刘立新等[58]通过MAT和FFB实验证实海泡石等含MgO、CaO的无机矿物材料,具有良好的钝钒性能。他们认为海泡石的钝钒作用,不仅与其成份为层叠硅酸镁有关,其特殊的晶内大孔道、大空穴及链层状的结构,可使MgO与钒酸反应生成的钒镁酸,很快被孔穴包容固定,使其捕钒效果更显著。蒋文斌等[59)考察了酸改性海泡石作为裂化催化剂组分对催化烃类反应性能的影响及对沉积钒的净化作用,并对海泡石中杂质的催化作用进行了初步应性能的影响及对沉积钒的净化作用,并对海泡石中杂质的催化作用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本课题针对目前原位晶化采用高岭土这一技术难题,基于水热晶化反应原理,提出以海泡石水热原位晶化合成含有Y型沸石的介孔催化材料的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利用三种强酸和三种铝盐对海泡石进行改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外加铝源酸改性海泡石:对酸改性海泡石的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焙烧海泡石进行红外结构表征,并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海泡石中活性SiO2的含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海泡石原位晶化成功合成了NaY分子筛;采用混和打浆的方法制备了模式催化剂。新技术的实现将在水热原位晶化技术领域里有重大突破性进展,如果这一技术能开发成功并用于FCC催化剂生产,将有助于在多个方面提升现有原位晶化FCC催化剂的性能,为FCC催 化剂和助剂的研究开发拓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