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序号缺陷名称产生主要原因解决措施1脱壳模具设计不合理,芯盒温度不均匀,使低温部位强度偏低而脱壳;覆膜砂熔点低,固化速度慢,热强度偏低改善模具结构,使温度分布均匀;选用熔点高、固化速度快、热强度高的树脂,树脂自硬砂型铸造,加入提高固化速度的促硬剂
2型(芯)表面疏松射芯压力过高或过低,模具排气不畅,模具由于分盒面间隙大而跑砂,覆膜砂流动性差或透气性差选用合理射砂压力,改善排气系统,防止憋气;采用变形小的材料作芯盒;选用流动性和透气性好的覆膜砂
3型(芯)变形、断裂模具受热不均匀,或型芯壁厚差异大,造成冷却时收缩不一致;采用了固化收缩率大的树脂;接芯叉子变形或砂芯存放不平;覆膜砂高温性能差;浇注压力大改善模具结构;使温度分布均匀;采用成型托盘存放砂芯;采用固化收缩率下的树脂;采用耐高温低膨胀覆膜砂;改进浇注系统
4穿芯砂芯局部强度低或疏松,结壳厚度薄调整射砂压力;改善排气系统;改善模具结构,使温度分布均匀;选用熔点高、固化速度快、热强度高的树脂,加入提高固化速度的促硬剂
5铸件气孔型芯排气不畅;树脂砂发气量大或发气速度不合适;砂芯固化不改善排气系统,提高排气效果;选用粒形集中度高或较粗的原砂;采用低发气覆膜砂;采用比强度高的树脂,降低树脂用量
6铸件粘砂原砂SiO2含量低;型芯表面不致密调整射砂压力,改善芯盒排气效果,使砂芯表面更致密;采用耐高温覆膜砂或锆砂覆膜砂
7铸件内部缩松覆膜砂中的树脂在高温下燃烧产生的热量,减缓了铁液的凝固速度,导致缩松采用激冷类覆膜砂;在壳型芯内放置冷铁
8铸件表面不良酚醛树脂在高温下生成光亮碳漂浮在铁液表面,凝固时铸件表面产生皱皮加入质量分数2%左右氧化铁粉,采用热导率高的原砂;壳芯表面刷涂料;覆膜砂中添加特殊辅料
什么是铸铁的共析转变?
铸铁冷却到稍低于共析转变开始温度后,奥氏体发生共析分解。共析分解是奥氏体分解为两个相,宝鸡铸造,自由能降低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以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石墨。这是因为先共析铁素体与石墨界面上的碳含量低于共析铁素体与奥氏体界面上的碳含量,碳原子向铁素体-石墨界面扩散,并不断沉积在石墨上。铁原子则以相反方向自扩散,终使基体铁素体化。冷却速度低是产生铁素体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除了冷却速率外,还有以下因素影响铁素体的生成。
① 石墨数量、尺寸、分布状态对奥氏体分解出铁素体有明显的影响。石墨数量多,分枝频繁,尺寸细小,弥散化分布,则石墨与奥氏体构成的界面面积大,碳原子向石墨扩散的距离短,有助于形成较多的铁素体。② 铸铁中的碳和硅都能提高碳在奥氏体中的活度,促进碳原子的扩散活动。硅明显提高γ-α转变的起始温度并扩大转变温度范围。提高灰铸铁中的碳硅含量有助于增加铁素体量。铸铁中的镍、铜、锰等元素有稳定奥氏体的作用,加入这些元素将降低奥氏体转变温度,阻碍铁素体生成。
原因:
1.涂料的流动缓慢,由于涂料是一种触变性流体,其中存在网状结构和屈服值,型砂铸造的种类,屈服值与粘度是造成涂料堆积的两个主要因素。涂料屈服值过高,粘度过大,金属型铸造,造成涂料流动性变差。
2.涂料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流痕,沿着砂型流动,遇到沟槽则产生堆积,造成砂型棱角不清晰。
3.砂型倾斜角度不合适。
4.流量小,涂料流不下造成堆积。
5.由于压力不足造成流速慢,造成堆积。
采取措施:
1.从现场操作考虑要降低涂料波美度,经实践证明当流涂涂料波美度在22-26之间涂料的流动性。从涂料自身因素考虑要降低涂料屈服值和粘度。
2.用风管吹或用毛刷蘸稀释剂将流痕去掉。
3.砂型放置角度要求:用天车将砂型吊至涂料槽上方与水平成75—90度角进行流涂。
4.增加流涂杆头和软管的截面积,目的是增加流量,一般使用的流涂杆头和软管是4分管,如果增加截面积两者可以分别使用4分管和6分管或者同时两者均使用6分管。
5.提高风压能增加流速,为了获得合适的涂层厚度,涂料从流涂机流出的速度在100-200mm/s为宜,风压一般在0.4×105Pa-0.6×105Pa之间,如果过大则易产生飞溅。
金属型铸造-承德铸材(在线咨询)-宝鸡铸造由承德神通铸材有限公司提供。金属型铸造-承德铸材(在线咨询)-宝鸡铸造是承德神通铸材有限公司今年新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仅供参考,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索取联系人: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