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淀脱氧用脱氧剂介绍
沉淀脱氧用脱氧剂应具有强的脱氧能力,其脱氧产物不溶于钢液,并易于从钢液中排出。
1、元素的脱氧能力 研究证明:脱氧元素对氧的亲和力越大,其脱氧能力越强,钢中的溶解氧就越低。元素的脱氧能力,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
脱氧元素在一定含量范围内,随其含量的增加,与其相平衡的氧含量对应降低,但是,当脱氧元素超过这一含量后,随着脱氧元素含量的增加,相应的平衡氧含量反而增大,这说明并非脱氧剂加入愈多,钢液中的溶解氧就降低的多。
2、单元素脱氧剂介绍
⑴ Mn 锰是较弱的脱氧剂,是常用的脱氧剂之一。
⑵ Si 硅是较强的脱氧剂,是常用的脱氧剂之一,其脱氧产物SiO2是高熔点的固体质点,消失模的制造工艺,能被钢液所润湿,排出较为困难。感应炉内用硅脱氧时,氧的降低速度是较快的,硅加入后5~10min,氧含量便可降至值。包内用硅脱氧的速度与炉内基本相同。
⑶ Al 铝是的强脱氧剂,感应炉熔炼时加入铝0.1%,河西区消失模,铝脱氧后仅在3~4min内,钢中的溶解氧便降至0.01%以下,包内脱氧时,出钢前先将铝加入包内,然后出钢,出钢后2~3min内,钢液中的氧含量便可降至0.02%以下。出钢后由于钢液温度的降低,铝的脱氧能力提高,这样钢液在包内***时,钢液中的氧含量仍能缓慢的下降。
⑷ Ca 钙是很强的脱氧剂,也是强的脱硫剂,但由于钙的气化而显著降低其脱氧效果。为克服其缺点,必须降低其蒸气压,Si、Al不仅能降低钙的蒸气压,而且还可提高钙的溶解度。用硅钙合金脱氧,还可改善夹杂物的形态成为球状,因而改善钢的性能。此为硅钙合金脱氧的突出优点。
⑸ Ti 钛是较强的脱氧剂,脱氧能力强于硅而弱于铝。其脱氧产物因钛含量不同而不同。当Ti <0.2%时,脱氧产物是TiO2或Ti3O5。Ti的脱氧产物尺寸为16~18μ,近似球状,并均匀地分布在晶粒内部。








呋1喃树脂砂铸件常见缺陷
呋1喃树脂砂铸件质量好,废品率低,但若在原辅材料选用、工艺设计、造型( 芯) 操作、生产管理等方面控制不当,铸件也会产生不少缺陷,甚至成批报废。
1 气孔与针1孔
呋1喃树脂砂透气性很好,但比各种无机类铸型的发气量高,综合看来较易发生气体类缺陷。气体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 1) 目前国外***指标树脂加入量( 质量分数)为0.6%~0.8%,国内为0.8%~1.0%,但也有不少厂家树脂和固化剂加的很多,树脂w(N)量过高,加上型( 芯) 未完全硬化即行浇注等因素,使发气量增大,涂挂性消失模涂料的使用,引起气孔类缺陷。
( 2) 原砂粒度偏细,透气性降低(要求粒度是30/70,原砂水分的质量分数低于0.2%) 。
( 3) 涂料质量不良或干燥不充分,使砂型( 芯)残留水分较高。
( 4) 旧砂再生不良,使系统中砂的灼减量失控,微粉含量超标,消失模的应用范围,造成发气量增大,透气性降低。
( 5) 浇注时铸型( 芯) 尚未充分硬化。
( 6) 工艺设计不当。如浇注系统设计不良,浇注速度慢,压头过低,砂芯出气方案不当等。
( 7) 操作不当引起。如造型( 芯) 时未考虑砂芯排气,合型时未将砂芯出气道与砂型排气孔连通,或出气口未封好,浇注时铁液钻入,上涂料时局部堆积严重,以致干燥不充分,芯头被涂料封死,影响砂芯排气,浇注速度过慢或断流,使浇注系统未被金属充满。
各类铸铁(钢)轮类铸件的砂型铸造,亦普遍采用的是一些常用手册或教科书上较为通常推荐的图2所示的上、下箱各置铸件一半铸件结构的浇注位置铸造工艺方案。
轮类铸件在铸造时容易出现缩孔、气孔、夹砂、裂纹和砂眼等铸造缺陷,或容易出现缩孔、裂纹、砂眼缺陷。轮类铸件的图2所示上、下箱各置一半铸件结构的传统铸造工艺方案,该种工艺方案(状态)在各类铸造厂都较为普遍存在,其气孔、缩孔等缺陷亦通常为该类铸件废品的主要因素。
在工厂生产实际中,为解决该轮类铸件气孔、缩孔等铸造缺陷,亦普遍采用粗粒度的型砂、在上下砂型背面各扎出多个不穿透的排气孔(眼)、多设置出气针或“出气”冒口,以及提高铁液的浇注温度等工艺措施,亦使得造型工艺复杂化以及使得铸件表面质量降低;为解决该轮类铸件缩孔等铸造缺陷,以设置较大尺寸的边冒口或侧耳冒口网,从而又会降低铸件工艺出品率和砂箱的面积利用率。





消失模的应用范围-承德铸材(在线咨询)-河西区消失模由承德神通铸材有限公司提供。承德神通铸材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覆膜砂,烘干砂,擦洗砂,树脂砂,原砂,焙烧砂,等多种铸造用砂”等业务,公司拥有“神通铸材”等品牌,专注于铸造模等行业。,在河北省承德市腰站工业园区的名声不错。欢迎来电垂询,联系人: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