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对铸钢质量的***影响
氧对铸钢的***影响,是由于氧在液态和固态钢中的溶解度相差悬殊而造成的。主要***影响有:
1、氧是形成铸钢件气孔的原因之一
在钢液凝固过程中,由于氧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显著降低,因此,析出的氧便与钢液中的碳发生反应,产生的CO气泡若滞留于钢中便成为气孔。
2、氧促使铸钢热裂的形成
钢液含氧量过高时,会加剧铸钢热裂倾向,原因是FeO与FeS相遇时形成低熔点(940℃)共晶体(FeO·FeS),并以薄膜状分布于晶界上,因而易造成热裂。
3、氧是形成非金属夹杂物的主要元素之一
氧可与多种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夹杂,这些夹杂若滞留于钢中,将降低铸钢的性能。
二、钢液的扩散脱氧
利用氧在钢液中的扩散行为,使钢液中的氧转入渣中而达到降低钢液含氧量的方法,称为扩散脱氧。具体做法是,在熔炼还原期稀薄渣造好后,将粉状脱氧剂撒于渣面上,首先降低渣中的含氧量,***氧在熔渣与钢液溶解度的平衡,钢液中的氧必然向熔渣中扩散。因此,不断降低渣中的氧,钢液中的氧就不断地向渣中扩散,从而降低钢中的含氧量。
扩散脱氧常用的粉状脱氧剂有;碳粉、硅铁粉、硅钙粉、铝1粉、碳1化钙粉等。这些脱氧剂中的C、Si、Al、Ca等元素进入渣层后便于(FeO)发生还原反应,如:
脱氧产物进入炉气或被熔渣吸收,因此,扩散脱氧不污染钢液。但由于扩散脱氧是在渣与钢液界面上进行,覆膜砂铸造的原料,氧由钢液中向渣中扩散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生产效率低,商洛铸造,能耗高。








树脂砂固化剂有哪些种类
(3)固化剂的选用 由于磺酸类有机固化剂易分解,树脂砂的溃散性和旧砂再生性能都好,而磷酸等无机酸高温下不易分解,溃散性稍差,在再生砂中磷酸盐易沉积,导致树脂砂强度下降。因此近年来普遍采用有机磺酸类固化剂。它是呋1喃自硬树脂、酚醛改性呋1喃自硬树脂、酚醛自硬树脂的通用固化剂。通过改变苯类和其配比、溶剂的种类和控制固化剂的主要技术指标,制成不同固化速度的磺酸固化剂,以适应不同季节的生产条件。
固化剂的含量越多,其活性也就越大。固化剂的加入量依所要求的硬化速度、气温、湿度、砂温和树脂种类调整。对呋1喃树脂、固化剂加入量一般为树脂用量的25%~50%;对酚醛树脂。加入量增加,硬化速度加快,但不能过量,否则,树脂膜焦化,强度明显降低。脲醛—糠1醇树脂所用固化剂加入量需视树脂中糠1醇含量和含氮量确定。








(二)沉淀脱氧用脱氧剂介绍
沉淀脱氧用脱氧剂应具有强的脱氧能力,其脱氧产物不溶于钢液,并易于从钢液中排出。
1、元素的脱氧能力 研究证明:脱氧元素对氧的亲和力越大,其脱氧能力越强,钢中的溶解氧就越低。元素的脱氧能力,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
脱氧元素在一定含量范围内,随其含量的增加,型砂铸造的粘结剂,与其相平衡的氧含量对应降低,但是,当脱氧元素超过这一含量后,随着脱氧元素含量的增加,相应的平衡氧含量反而增大,这说明并非脱氧剂加入愈多,钢液中的溶解氧就降低的多。
2、单元素脱氧剂介绍
⑴ Mn 锰是较弱的脱氧剂,是常用的脱氧剂之一。
⑵ Si 硅是较强的脱氧剂,是常用的脱氧剂之一,其脱氧产物SiO2是高熔点的固体质点,能被钢液所润湿,排出较为困难。感应炉内用硅脱氧时,氧的降低速度是较快的,硅加入后5~10min,氧含量便可降至值。包内用硅脱氧的速度与炉内基本相同。
⑶ Al 铝是的强脱氧剂,感应炉熔炼时加入铝0.1%,铝脱氧后仅在3~4min内,钢中的溶解氧便降至0.01%以下,包内脱氧时,出钢前先将铝加入包内,然后出钢,出钢后2~3min内,型砂铸造的粘结机理,钢液中的氧含量便可降至0.02%以下。出钢后由于钢液温度的降低,铝的脱氧能力提高,这样钢液在包内***时,钢液中的氧含量仍能缓慢的下降。
⑷ Ca 钙是很强的脱氧剂,也是强的脱硫剂,但由于钙的气化而显著降低其脱氧效果。为克服其缺点,必须降低其蒸气压,Si、Al不仅能降低钙的蒸气压,而且还可提高钙的溶解度。用硅钙合金脱氧,还可改善夹杂物的形态成为球状,因而改善钢的性能。此为硅钙合金脱氧的突出优点。
⑸ Ti 钛是较强的脱氧剂,脱氧能力强于硅而弱于铝。其脱氧产物因钛含量不同而不同。当Ti <0.2%时,脱氧产物是TiO2或Ti3O5。Ti的脱氧产物尺寸为16~18μ,近似球状,并均匀地分布在晶粒内部。








承德铸材(图)-覆膜砂铸造的原料-商洛铸造由承德神通铸材有限公司提供。承德神通铸材有限公司拥有很好的服务与产品,不断地受到新老用户及业内人士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公司是商盟认证会员,点击页面的商盟***图标,可以直接与我们***人员对话,愿我们今后的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