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处理对海泡石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影响
利用试验得出的反应条件改性海泡石,其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分布的变化见表2-3。从表2-3的数据可以看到,在比较缓和的改性条件下,酸改性海泡石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有所提高。与目前FCC催化剂基质常用的高岭土相比,海泡石确实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从表2-3还可以看到,天然海泡石的中大孔比较丰富,大于9.94 nm的孔体积为0.2272 mL/g, 经过酸处理改性后的中大孔的孔体积为0.2554 mL/g,表明酸改性后,海泡石的中大孔的孔体积进一步增加,这是由于随着改性海泡石在酸性的作用下,脱镁率增加,海泡石的微孔逐渐向中大孔扩展,晶体结构逐渐转变为硅氧四面体结构。
改性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海泡石脱镁率的影响
固定A13*浓度(0.5 molL)、固液比(1 :20 (g/mL))和反应时间(2.5 h),考察改性温度对海泡石脱镁率的影响,如表2-5所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泡石的脱镁率稍有增大。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泡石中的镁氧化物溶解加快,导致海泡石的脱镁率增大。固定A1*浓度(0.5 molL)、固液比(1:20 (g/mL))和反应温度(室温),考察改性时间对海泡石脱镁率的影响,如图2-6所示。结果表明,海泡石的脱镁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大,这说明海泡石的离子交换过程是一一个渐进反应过程,随着时间的延长,Al逐渐取代Mg2+,进入到海泡石晶格内,导致脱镁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