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控车床整机商取出某个电路板时,要注意记录相应位置、链接电缆数量,对固定电路板,记录前后应取出相应的卷曲部件、螺钉。在拆卸时,压力部件以及螺钉应放在一个特殊盒子中,避免丢失。组装后应利用盒子中的所有物品,反之将会出现组装不完整情况。 在维修前电焊铁应放在手前,远离维修电路板。适当调整好铁头,配合集成电路的焊接,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还要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会碰到其他部件。测量线路之间的电阻时,应当切断电源。测量电阻时红色与黑色测试引线应更换两次,电阻值为参考值。多数数控车床的电路板刷有阻焊膜,所以应找到相对应的焊点作为测试点。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数控车床不应随便切断生产线,部分维修人员有一定的家电维修经验,会习惯将电线断开。但是数控车床设备上的电路板上多数都是双面金属孔或多层孔化板。印线细密,如果一旦切断,不容易对其进行焊接。切线也很容易被切下相邻的线,在切一条线时不可与线分开,需要同时切数行。数控车床部件不可以随意进行拆卸、更换。部分人在没有故障部件的情况下只是基于对哪个部件被损坏,马上对其进行更换或拆卸,这样的误判率会提升,被拆部件的人为损坏率也很高。
数控车床加工工件常见的几种问题
数控车床加工工件通过系统化的处理使工件成型,因工具系统和刀具管理是发挥数控车床加工效率、保证加工质量的基础,所以数控车床加工中的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与刀具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几个常见问题做以下分析: 1、工件尺寸准确,表面光洁度差 故障原因:刀具刀尖受损,不锋利;车床产生共振,放置不平稳;车床有爬行现象等。 解决方案:重新磨刀或选择更好的刀具重新对刀;车床产生共振或放置不平稳,调整水平,打下基础,固定平稳;机械产生爬行的原因为拖板导轨磨损厉害,丝杠滚珠磨损或松动,车床应注意***,上下班之后应清扫铁丝,并及时加润滑油,以减少摩擦;选择适合工件加工的冷却液,在能达到其他工序加工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高的主轴转速。 2、工件尺寸与实际尺寸相差几毫米,或某一轴向有很大变化 故障原因:快速***的速度太快,驱动和电机反应不过来;在长期摩擦损耗后机械的拖板丝杆和轴承过紧卡死;刀架换刀后太松,锁不紧; 解决方案:适当调整速度,切削加减速度和时间使驱动器和电机在额定的运行频率下正常工作;在出现车床磨损后产生拖板、丝杆鹤轴承过紧卡死,则须重新调整修复;刀架换刀后太松则检查刀架反转时间是否满足,检查刀架内部的涡轮蜗杆是否磨损,间隙是否太大,安装是否过松等;如果是程序原因造成的,则须修改程序,按照工件图纸要求改进,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按照说明书的指令要求编写正确的程序;若发现尺寸偏差太大则检查系统参数是否设置合理,特别是电子齿轮和步距角等参数是否被***,出现此现象可通过打百分表来测量。
数控车床在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细致的***,为了保证多方位的清理、维护以及便于检测车床的结构性能的正常,我们需要对相关结构配件进行拆卸。在此过程中还要求技术人员对拆卸配件按顺序进行存放。 首先工作人员需熟悉数控车床的技术资料和图样以及机械传动原理,掌握各个零部件的结构特点、装配关系以及***销、轴套、弹簧卡圈、锁紧螺母、锁紧螺钉与顶丝的位置和退出方向。 拆卸前,首先切断并拆除数控车床的电源和车间动力联系的部位。在切断电源后,数控车床的拆卸程序要坚持与装配程序相反的原则。先拆外部附件,再将整机拆成部件总成全部拆成零件,按部件归并放置。 在拆卸数控车床时,通常应坚持用多大力装配就基本上用多大力拆卸的原则。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查找原因,防止在拆卸中将零件碰伤、拉毛甚至损坏。热装零件要利用加热来拆卸,如热装轴承可用热油加热轴承外圈进行拆卸。滑动部件拆卸时,要考虑到滑动面间油膜的吸力。一般情况下,在拆卸过程中不允许进行***性拆卸。 拆卸中要仔细检查锁紧螺钉及压板等零件是否拆开。注意受力平衡,防止零件摆晃,避免吊挂绳索脱开与断裂等事故的发生。吊装中设备不得磕碰,要选择合适的吊点慢吊轻放,钢丝绳和设备接触处要采取保护措施。 在拆卸中,为防止搞乱关键件的装配关系和装配位置,避免重新装配时精度降低,应在装配件上用划针做出明显标记。对于拆卸出来的轴类零件应悬挂起来,防止弯曲变形。精密零件要单独存放,避免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