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耐磨高锰钢铸件的沉淀强化热处理耐磨高锰钢沉淀强化热处理的目的,是在加入适量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钼、钨、钒、钛、铌和铬)的基础上,通过热处理方法在高锰钢中得到一定数量和大小的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第二相质点,强化奥氏体基体,津南区浇注,提高高锰钢的抗磨性能。但这种热处理工艺较复杂,并使生产成本增加。
耐磨高锰钢沉淀强化热处理的目的,是在加入适量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钼、钨、钒、钛、铌和铬)的基础上,通过热处理方法在高锰钢中得到一定数量和大小的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第二相质点,强化奥氏体基体,提高高锰钢的抗磨性能。但这种热处理工艺较复杂,并使生产成本增加。
球铁件缩孔、夹渣、石墨漂浮三大缺陷处理
2、夹渣
2 .1 影响因素
(1)硅:硅的氧化物也是夹渣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尽可能降低含硅量。
(2)硫:铁液中的硫化物是球铁件形成夹渣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硫化物的熔点比铁液熔点低,在铁液凝固过程中,硫化物将从铁液中析出,增大了铁液的粘度,使铁液中的熔渣或金属氧化物等不易上浮。因而铁液中硫含量太高时,铸件易产生夹渣。球墨铸铁原铁液含硫量应控制在0 06%以下,当它在0 09%~0 135%时,铸铁夹渣缺陷会急剧增加。
(3)稀土和镁:近年来研究认为夹渣主要是由于镁、稀土等元素氧化而致,因此残余镁和稀土不应太高。
(4)浇注温度:浇注温度太低时,金属液内的金属氧化物等因金属液的粘度太高,不易上浮至表面而残留在金属液内;温度太高时,金属液表面的熔渣变得太稀薄,不易自液体表面去除,往往随金属液流入型内。而实际生产中,浇注温度太低是引起夹渣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浇注温度的选取还应考虑碳、硅含量的关系。
(5)浇注系统:浇注系统设计应合理,具有挡渣功能,使金属液能平稳地充填铸型,力求避免飞溅及紊流。
(6)型砂:若型砂表面粘附有多余的砂子或涂料,它们可与金属液中的氧化物合成熔渣,导致夹渣产生;砂型的紧实度不均匀,紧实度低的型壁表面容易被金属液侵蚀和形成低熔点的化合物,不同铸件的浇注工艺,导致铸件产生夹渣。
2.2 防止措施
(1)控制铁液成分:尽量降低铁液中的含硫量(<0 06%),适量加入稀土合金(0 1%~0 2%)以净化铁液,尽可能降低含硅量和残镁量。
(2)熔炼工艺:要尽量提高金属液的出炉温度,适宜的***,哪里的浇注工艺好,以利于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聚集。扒干净铁液表面的,铁液表面应放覆盖剂(珍珠岩、草木灰等),防止铁液氧化。选择合适的浇注温度,不低于1350℃。
(3)浇注系统要使铁液流动平稳,浇注工艺在铸造中的重要性,应设有集渣包和挡渣装置(如滤渣网等),避免直浇道冲砂。
(4)铸型紧实度应均匀,强度足够;合箱时应吹净铸型中的砂子。





二、消失模涂料环节常见问题
1.消失模铸造工艺生产中,涂层厚度不够怎么办?
产生原因:
1、涂料没有形成足够涂层厚度就直接流淌。
2、涂料全部渗透进型砂中,造成涂层厚度不够。
3、砂型表面粘有脱模剂,降低了涂料的渗透性,直接影响涂层厚度的大小。
预防措施:
1、提高涂料粘度(值不超过7s),从而提高涂挂性,避免涂料过度流淌。
2、提高砂型紧实度,能够有效避免涂料过度渗透,砂型紧实度在45%—55%之间比较合适。
3、模样表面脱模剂充分干燥后方可进行生产,砂型局部沾有脱模剂的部位用细砂纸磨掉再进行流涂。
4、铸铁件砂型湿态涂层厚度要求:薄壁铸件0.15mm—0.30mm,中型铸件 0.30mm—0.75mm,厚壁铸件0.75mm—1.00mm,特厚铸件1.00mm—2.00mm。






不同铸件的浇注工艺-津南区浇注-神通新材料(查看)由承德神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承德神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铸造型砂,覆膜砂,烘干砂,焙烧砂,环保覆膜砂,压裂天然石英砂”的企业,公司秉承“诚信经营,用心服务”的理念,为您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欢迎来电咨询!联系人: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