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快到保质期了,扔了可惜,吃了又怕坏肚子,这可如何是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为我们作出了详细指导。保质期,又称食用期,国外称之为货架期。指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适宜的贮存条件下,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没有改变,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仍然可以食用。





库存积压饼干收购扔在路边的垃圾场,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其实,近年来,南京江东门等地已经发生了多次倾倒过期食品事件,造成市民哄抢事件,发现食品,虽然明知道过期,但一些人仍然心存侥幸心理,先捡回家中。还有的将捡到的过期食品“改头换面”卖给别人,反正是“零成本”。
显然,将过期食品扔在路边的垃圾场,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也有的嫌疑。扔库存积压饼干收购的企业和商家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节省成本,可面对一些人开着各种车辆,整车的一车接一车的往家里拉。一天又一天,却没有任何部门出面制止。职能部门如此不作为,真是令人寒心。

商场、超市等销售企业大多会以大力度促销的方法提前处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如果产品到了保质期还未销售出去,食品生产企业会按照之前与销售企业进行的书面约定进行回收。一位多年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业内人士透露:“虽然食品在生产、销售环节被层层把关,但过期食品在回收之后,生产企业会如何处理,却很少有人追究。按照相关规定,一般只是靠企业自己进行无公害处理,但并未强调由谁监管。除非有关部门在市场查到了过期食品会强制销毁。由于对过期食品回收后的处理存在监管真空,就为个别不良企业留下了可乘之机。”另一位多年从事食品生产的业内人士举例说:“个别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厂就曾向乳制品生产企业**收购过期乳粉,以生产冰淇淋、糕点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