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粉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如外资、合资、私营和股份制改造企业,这些企业机制***,以优厚待遇广纳人才,注重科技投入和质量管理,以产品开发及市场拓展为***,在高质量粉和粉方面一统市场,追求规模效益。其中有的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品牌颇佳,产品覆盖面粉行业的各个层次。
第二类是国有面粉加工企业。主要由粮食系统面粉加工厂和农垦系统面粉加工厂组成,是面粉工业中规模主要的群体,他们中许多占有***储备粮的粮源优势,但企业普遍机制僵化,管理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创新意识、开发意识淡薄,虽占领部分中档粉市场,但绝大多数企业举步维艰。
第三类是乡镇面粉加工厂和小型加工机组。设备简陋,效率低下,产品质量极不稳定,均采用家庭管理模式,这些加工点集中在小麦主产区,有小麦采购优势,以位抢滩乡镇市场及城市中个体面食加工点,基本上独占了低收入。由此可见,面粉行业现状的经营状况是红了两头、苦了中间,在两头的挤压下,大部分国有面粉加工企业将走向关、停、并、转,一部分企业只有重组改造,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面粉的加工时间不同,所能储存的时间也不同。例如,同样是含水量为13%左右的面粉,秋凉后加工的可储藏到次年4月份;冬季加工的可储藏到次年5月份;夏季加工新麦粉一般只能储藏1个月左右。
在结块面粉回购储藏过程中,干燥低温的面粉要堆成实堆和大堆,以减少接触空气的面积;新加工的热机粉要堆成小堆和通风堆,以利于散发湿热。不论面粉怎样堆,袋口都要向内,堆面要平整,堆底要铺垫好,以防止面粉吸湿生霉。水分含量小于13%的面粉,一般可堆20包高;长期保管的面粉要适时调换上下位置,防止下层结块。另外,面粉的储藏量较大时,应当使新陈面粉分开堆放,以利于推陈出新。
目前,我国95%的面粉为袋装,其储藏方法一般采用自然低温、干燥的方法。在面粉厂仓库, 刚生产出来的袋装面粉有一定的温度,不能堆大垛,宜堆小垛,小垛之间留通风道和通行道,以利 于散发湿热,避免结块面粉回购自热品质下降。袋堆的髙 低视季节和含水量而定,中等水分的面粉在温暖 的季节,堆放的高度以8袋为宜;在寒冷的季节 (lO°C以下)以10袋为宜;°C以下时,则髙度可达12袋。在面粉销售和储藏部门,购进的面粉的含水量都应在安全标准以下,冬季进仓冷冻降温降湿,在春暖前密封粮垛和密封门窗,并保持 低温干燥的储藏环境,以达到安全度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