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人员的培训
(1)技术的巩固:社区调查结果显示,经培训的非急救人员,如果从未实践救治过脏骤停患者,几年后就会忘记所学的技术操作。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办法以保证现场急救人员掌握并年记BLS和AED技术。建议要经常进行模拟练习,如在心脏骤停模型上使用AED。
(2)训练的次数:通常3~6个月训练1次,这样的时间安排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保持长期不忘成功的办法是让复苏人员定期经常性地快速检查仪器,具体内容包括:检查除颤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开关,在心中回顾如有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应进行操作的步骤。AHA和ECC和国际小组提倡,每6个月进行1次技术回顾和演练,要求必须在预计时间内赶到现场并履行职责。一般应在4~5分钟内赶到现场并完成除颤,取AED仪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除颤的能量
成功电除颤取决从室颤发生到行电除颤的时间。除时间因素,仍需选择适当的能量。传统推荐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J,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额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经过3次连续除额后即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经胸行心房颤动电转复时,应用低能量(120J)、直线形、脉冲双相波效果优于200J单相波。
为什么要普及AED?
心脏病一直是大致死病因,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导致的)人数高达54.5万例,居首位,其中80%左右的心脏骤停由室颤引起,AED恰好就是目前针对室颤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发生 1 分钟内行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每延迟 1 分钟,生存率下降 7%~10%。心脏骤停 4 分钟后, 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所以能否在患者倒地后的前几分钟让其得到有效救治是决定患者能否生存的关键。短短几分钟的抢救窗口期,等待救护车往往是来不及的,这时旁观者能否时间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使用AED快速除颤就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