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0日,维伟思***科技与复星北铃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合作发展的启动。 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在院外急救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普及推广公众急救技术、推动AED在公共交通、社区、学校等人员密集型场所的全域配置,促进公众互助AED急救系统建设,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心”贡献。
心脏骤停可能随时随地发生,急救相关的培训需要面向所有人,需要持续培训。这无疑需要有机构来负责。 AED推广的第三个难题正在于此:谁来负责培训? 目前,承担培训工作的主要还是各地红十字会这样的慈善机构,或者是捐赠企业本身。这一局面无法长期维持。没有的***卫生主管部门参与的话,一旦急救失败,可能会面临担责的结果。所以第三方机构参与AED急救培训的热情也无法提高。 蓝帆***的赵桐表示,总体而言,国内对急救的认知在不断深化。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加快推进了部分地区的城市应急救护体系的建立;尤其是2017年,“好人法”更新,明确见义勇为一律不担责,从***层面免除了民众对急救的。
普及公众除颤(PAD)的依据:
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
2)EMS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CPR);安全地连接和实施AED。
3)有责任开展BLS救助人员有:、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运动员领队、船员以及客机乘务人员(称为级救助人员),他们应该接受CPR和使用AED的培训;第二级救助人员是在工作现场或公共场所的公众,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第三级救助人员(高危人群的家人或朋友)也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后两级救助人员掌握救生技术不作为责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