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的培养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佳状态。”综合来看,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心理健康者也不是对任何事物都愉快的接受,而只是在对待环境和问题的反应上,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
联合国曾经于1959年颁布了“儿童基本权利宣言”《宣言》着重于满足儿童在生活、营养和受教育方面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儿童健康,以及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国际心理学会议认为儿童心理权益有加强之必要,因而于1979年国际儿童年提出了“儿童基本心理权益宣言”,并明确指出,儿童应当享受“个人身份”“心理安全”“从游戏和想象中学习”“免除身体受伤害的恐惧心理”“被鼓励”“培养愉快人际关系”“个人优点不断成长”“恰当决断”“适应教育“”享受***服务“等十个方面的基本心理权益,以唤起公众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注意,把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和发展提高到了重要的位置。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按智慧或认识结构的变化划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智慧阶段(2~7岁),具体运算智慧阶段(6~12岁),形式运算智慧阶段(11~17岁)。
按儿童行为模式和心理社会因素等综合标准划分(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信任与怀疑(1.5岁前),自主与羞怯(0.5~3岁),主动与内疚(3~5岁),勤奋与自卑(6岁到青春期),同一性与角色分离(11~17岁)。
以上各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划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其片面性。正确的划分标准应根据在一定的社会教育条件下儿童表现在认知、情感和活动几个方面以及生理发展水平上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

如何对待***的"逆反心理"
三四岁的***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常常会听到年轻的父母抱怨孩子 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这种"闹***",心理学上称"逆 反心理"。这是一种心理特点。不必奇怪,***要了解***逆反心理的产生原 因,从而恰当地处理问题。***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是由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产生的 ***的探究心理强,什么都想看、摸、碰,有时有***性的开关、插座也去碰(他们不懂***),好玩的玩具拆开看。家 长很恼火,就训斥、体罚孩子,家长简单、粗暴地对待***探索世界的行为,引起孩子不满。
2.不尊重***,导致***反抗 有的父母"家长式"地管教孩子。认为对 ***就得严,严就是打骂,孩子自己剪头发是心理问题吗,有时还挖苦、***,甚至体罚孩子,孩子反抗而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