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开始的头几次大多数都是评估、建立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往往来访者说的很多,而咨询师讲话很少。当你感受到失望、不满的时候,请一定和咨询师表达你的真实感受,也许这恰恰是能够使得你和咨询师一起向下工作的契机。在咨询室中,你可以去讲出你内心所有的内容,哪怕是尴尬的,愤怒的,或者是你觉得无关紧要的。也就是说,这样的生活,是很没有掌控感和安全感的,这些不舒服、痛苦的感觉,会是一个人尝试摆脱症状的动力。正是你讲出的这些内容,是咨询师了解你的素材。因为有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话,可能背后隐藏着非常重要的信息。当你选择了一个咨询师后,尽量坚持与他进行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并尽量将你所感受的内容告诉咨询师,这会让你们双方都更好地相互了解,对咨询也会有帮助。
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核心是被动、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控制,如果恰好遇到一个习惯于控制别人的咨询师,来访者和咨询师会形成“控制-接受控制”的病态同盟,这样的关系表面上似乎非常舒适,但是,来访者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来访者的人格没有得到发育和成熟。通常发生在边缘型障碍的心理咨询。来访者若在咨询室之外与咨询师讨论这些情感,就会将压力释放在咨询室之外,这样反而会在咨询过程时,因为压力已经在咨询室之外释放而受到影响。由于这些来访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比较脆弱,如果咨询强度过重,会使来访者的防御机制崩溃,使病情一过性地加重。还有个别来访者,存在着隐蔽很深的自欺心理,将心理咨询视为自欺的工具,这样的人,心理咨询在表面上越成功,他的不好的心理越得到满足,病情也就越重、越顽固。
给孩子建立“信守承诺”的意识
遵守承诺,是在生活中需要家长必须做到的事情,很多的父母个性上可能会比较“幽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为了“省事”,可能会给孩子“开玩笑”,或者许下承诺。
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比较小,所以,在很多时候会忽略许下的承诺,或者在一些时候以“开玩笑”的理由,逃避过去,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大人都是说话不算话”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