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源ji素
2.2.1外植体的诱导香樟外植体诱导过程中施加的细胞分裂素一般选用6-BA,生长素一般选用NAA和IAA。吴金寿等研究表明,芳樟茎段用改良MS 6-BA2mg/L NAA0.lmg/L固体培养基,诱导系数***高,培养巧d后陆续分化出不定芽,苗况较好未见褐变。王长宪等研究发现,香樟侧芽的分化受NAA的影响较大,在加人一定量的6-BA情况下,再加人0.1mg/LNAA对侧芽诱导初分化效果明显;在对香樟叶片愈伤***诱导时,附加BA和2,4一D的配比为1:4能提高愈伤***的诱导率。然后,将植株从瓶内取出,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后移栽于塘泥(蛙石):砂土为1:2的灭菌基质中,置于温室中培养,温度20一25℃,相对湿度80%。辜夕容等则认为,6-BA浓度越高,对香樟茎段上隐芽的萌动与伸长越有利,低浓度6-BA有利于愈伤***的生长;培养基中NAA浓度越高,香樟茎段上愈伤***长得越好,但过低或过高则不利于香樟茎段隐芽的萌动与伸长,而在浓度适中(0.05mg/L)时,腋芽才长得***好;同时6-BA与NAA的浓度比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香樟茎段隐芽的萌动与伸长,只有在6一BA/NAA为40时,萌出的腋芽***长,较低配比则有利于促进愈伤***的形成。因此认为MS 6-BA2.0mg/L NAA0.O5mg/L为香樟茎段初代培养的***适培养基,而l/2MS 6-BA0.5mg/L NAA0.lmg/L可用于产生愈伤***。吴幼媚等则认为6-BA4一5mg/L十IAA2mg/L是香樟丛生芽诱导的理想ji素组合。

播种方式
大田育苗时,整地用低床或低垅。播种方法为条播,行距15厘米。播种深度为2厘米~3厘米。播种量225克~300克/平方米。播后可以覆盖地膜或细碎作物秸秆。
容器育苗时,采用可降解的网袋、纸袋、塑料钵做育苗容器,常用规格有5×10厘米、8×12厘米、10×15厘米、18×22厘米等。根部带土球挖取绿化苗木时根部要带土球,避免根部暴露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基质可用人工配比轻质营养土,配制1∶2的粪土、黑沙土作为装袋的营养土。每个容器内播种2粒~3粒,播种后覆土2厘米左右。
1、播种苗播种后要尽量避免表土干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些小粒种子播种后覆土较浅,易受春旱的危害。通过合理浇水使床面保持湿润,防止小苗失水,还可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一般要求浇水次数多,每次浇水量要少。
2、扦插、压条、埋条苗这些苗的生根、发芽都需要较大水量,特别是在刚开始展叶而尚未完全生根(即假活期)阶段,叶面蒸腾量较大,土壤水分供应量较少,一旦断水就将造成植株si亡,及时浇水是关键。在北方,气候干燥季节更应注意。
3、分株苗、移植苗这些苗由于在栽植时根系受伤,苗木内部的水分供应出现不平衡,必须加强供水。在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浇水三四次,浇水量要大些,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
4、嫁接苗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大,只要能保证砧木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可。水不能太多,尤其是接口部位不能积水,否则会使伤口腐烂。干旱天气必须浇水时也要注意。
5、大苗除非在干旱季节才需浇水。如果水分过多,还会使苗木抗性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