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让一个视频文件过一段时间自动销毁?
我自己用Mac,关于windows系统的命令行不了解,就说一下Mac或者Linux系统下怎么定期删除文件吧。你可以写一个shell脚本,大概可以这样写:
首先创建一个文件(用记事本啊啥的写都行),然后按照要求在文件内写下面的命令:
find filepath/ -mtime 30 -name "*.mp4" -exec rm -rf {} \;
filepath/---为要定时删除文件的文件目录,你可以到相应的目录下面查看文件属性的方式获得当前的路径或者用命令行cd到需要删除的目录下面,然后用pwd显示当前的路径。
-mtime 30 表示大于等于30天以上,你可以改成你想要删除的日期,比如十天之前的都要删除,你就可以将30改成10。
-name "*.mp4" 为文件名称 模糊匹配*,表示删除所有后缀为.mp4的文件。也可以改成其他的
-exec 执行
数据中心拥有海量数据,必须进行数据销毁才能让业主放心
既然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集中场所,海量数据的安全防护就格外重要了。传统上,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有物理保护和访问控制二种机制。物理保护是指门禁控制和物理接触控制,对于哪些人在物理层面上可以接触某台服务器的存储介质做严格的权限分配。访问控制指在逻辑层面上对数据访问权限做出详细规定,防止数据被没有权限的人获取。当然,安全策略上还有网络安全、防火墙、冗余备份、逻辑隔离等手段。不难发现,对于数据的生命周期而言,传统的安全策略聚焦于数据生命周期的产生、传输和存储等前期和中期阶段,在数据生命周期的尾声却出现了弱管理甚至忽视。不过像组RAID1阵列这种方法实在效率太低成本太高(增加读取速度这一点算附加特性),看数据重要程度吧。下图列出了数据生命周期的六大环节,第六个格子正是末期管理之销毁,实际上却常常被忽视。
管理这些数据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数据辨识、清理、优化等等,而这些工作又是周期性,需要花费时间和一定的人力资源,且不会带来明显的收益,常常被忽视。其实,数据的有效存储工作将对数据中心的业务产生长期和正面的收益,且越早行动收益越明显。
第三,数据的销毁并不是简单的删除清空这样简单,数据销毁也有标准可遵循。美国的DOD 5220.22-M标准是应用***广的一套规范,许多人都把DOD 5220.22-M直接当作数据清除与销毁的标准。销毁的手段也有几种,这和销毁希望达到的效果有关。具备数据***知识的电脑高手可能还是能找回一些数据(如果值得花那个力气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