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是用无线电波段的频率,对激光束进行幅度调制并测定调制光往返测线一次所产生的相位延迟,再根据调制光的波长,换算此相位延迟所代表的距离。即用间接方法测定出光经往返测线所需的时间,如图所示。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一般应用在精密测距中。由于其精度高,一般为毫米级,为了有效的反射信号,并使测定的目标限制在与仪器精度相称的某一特定点上,对这种测距仪都配置了被称为合作目标的反射镜。
若调制光角频率为ω,在待测量距离D上往返一次产生的相位延迟为φ,则对应时间t 可表示为:
t=φ/ω
将此关系代入上式1距离D可表示为
D=1/2ct=1/2 c·φ/ω=c/(4πf) (Nπ Δφ)=c/4f(N ΔN)=U(N )
式中:φ——信号往返测线一次产生的总的相位延迟。
ω——调制信号的角频率,ω=2πf。
U——单位长度,数值等于1/4调制波长
N——测线所包含调制半波长个数。
Δφ——信号往返测线一次产生相位延迟不足π部分。
ΔN——测线所包含调制波不足半波长的小数部分。
ΔN=φ/ω
激光测距的原理是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从而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利用光、声音、电磁波的反射、干涉等特性,而设计的用于长度、距离测量的仪器。激光测距仪基本原理激光测距仪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脉冲法和相位法。新型测距仪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利用长度测量结果,对待测目标的面积、周长、体积、质量等其他参数进行科学计算,在工程应用、GIS调查、军事等领域都有很广的应用范围。
测距仪已经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电力水利到建筑地质监测等.本篇主要对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原理进行简单说明.
现在市面上的测距仪主要分为三类: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红外测距仪,我们介绍对测距仪原理的分析也主要介绍这三种。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激光测距仪是目前使用***为广泛的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又可以分类为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0-300米),望远镜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500-3000米)。
超声波测距仪是根据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特性进行测量的。超声波发射qi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qi收到反射波就立即中断停止计时。 通过不断检测产生波发射后遇到障碍物所反射的回波,从而测出发射超声波和接收到回波的时间差T,然后求出距离L。世界上一台激光器,是由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的科学家梅曼于1960年,首先研制成功的红宝石激光器。
超声波测距仪,由于超声波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所以一般测量距离比较短,测量精度比较低。目前使用范围不是很广阔,但价格比较低,一般几百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