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滘裹蒸粽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道滘裹蒸粽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当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的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民间传说吃的道滘裹蒸粽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很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糯米一般泡多久
糯米一般泡多久包粽子的叶子是粽叶,包道滘裹蒸粽的时候,糯米要泡一下味道更香,但是泡多久说法不一,作为新手可以尝试,看用哪种方法包出来的粽子更美味。
糯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道滘裹蒸粽,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道滘裹蒸粽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