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拧紧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1. 扭矩控制法
定义:当拧紧扭矩达到某一设定的控制扭矩时,立即停止拧紧的控制方法。
优点:控制系统简单、直接,易于用扭矩传感器或精度较高扭矩扳手来检查拧紧的质量。
缺点:控制精度不高(预紧力误差±25%左右),也不能充分利用材料的潜力。
2. 扭矩-转角控制法
定义:先把螺栓拧到一个不大的扭矩后,再从此点开始,拧一个规定的转角的控制方法。
优点:螺栓轴向预紧力精度较高(±15%),可以获得较大的轴向预紧力,且数值可集中分布在平均值附近。
缺点:控制系统较复杂,要测量扭矩和转角两个参数;且质检部门也不易找出适当的方法对拧紧结果进行检查。
3. 屈服点控制法
定义:把螺栓拧紧到屈服点后,停止拧紧的一种方法。
优点:拧紧精度非常高,预紧力误差可以控制在±8%以内;但其精度主要取决于螺栓本身的屈服强度。
缺点:拧紧过程需要对扭矩和转角曲线的斜率进行动态的、连续的计算和判断,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运算速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内容由鑫亿洲为您提供,希望对同行业的朋友有所帮助!
螺栓预防措施
①每次运行12000km进行二级***时,均应拆卸发动机油底壳,检查发动机轴瓦的使用情况,如果发现个别轴瓦间隙过大,应更换,更换同时也应更换连杆螺栓。平时运行中如果发现发动机运行不平稳,有异响,也应及时停车检查。
②每次维修中应对新更换的连杆螺栓进行检查,应注意螺栓的头部、导向部分、螺纹各部是否有裂纹或凹痕,螺纹的牙齿形状、螺距是否异常,有异常情况应坚决不用。
③装配连杆盖时,应用扭力扳手,按规定标准扭紧,防止扭力过大、过小。
④选用配套厂生产的连杆螺栓。
螺栓抗剪连接的工作性能如何?
A: 剪力连接是较常见的螺栓连接形式。通过抗剪试验,得到了与a、B两点间力的相对位移关系曲线。从加载到结构件损坏有四个阶段。
① 摩擦力传递弹性阶段(O1斜直线段):荷载通过板间接接触面摩擦力传递,锚杆与孔壁间隙不变。在弹性阶段,这个阶段很短,可以省略。
② 相对滑动阶段(12水平线):荷载增大,剪力达到较大摩擦值,板与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直到螺栓杆与孔壁接触。
③ 弹塑性阶段(23曲线):螺栓杆除承受剪力之外还承受弯矩和轴向拉力,孔壁会受到挤压。当达到“3”点时,螺栓或连接板达到弹性极限。
④ ***阶段(34曲线):在这一阶段,即使给定一个小增量的荷载,会迅速增加连接件的剪切变形,直到连接件***。曲线较高点“4”对应的荷载为极限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