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莎豆
属莎草科(Cyperaceae) 莎草属(Cyperus) 多年生草本植物, 通常被称为油莎草、人参果、人参豆、铁荸荠、地下核桃、地下板栗等。喜温暖湿润气候, 原产非洲地中海地区, 现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于1952 年从前苏联引进油莎豆, 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 又于1960年从保加利亚重新引进,油莎豆具有播期长、生育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易栽种;病虫害少、管理粗放;耐肥性强等方面的特点
油莎豆的用途
油莎豆富含油脂、淀粉、糖、蛋白质和多种***,块茎含油率一般为20%~36%;油莎豆果实是其植株地下茎上的块茎,油莎豆单产一般为800公斤/亩,丰产地块可达1200公斤/亩,油莎豆油是由块茎直接压榨出来的, 其产量是目前油料作物中的, 被称为“油料作物”。 油莎豆榨油后的饼粕是喂养畜禽的优质的能量饲料原料,可以替代部分玉米、麦麸、高粱等;通过粉碎、发酵、筛滤、沉淀可提取油莎豆粕中的淀粉,提取率可达60%,淀粉经化学变性后能衍生数百种衍生物;油莎豆粕中的可提取糖类制成饴糖,提取率可达20%~30%;油莎豆粕酿制油莎豆酒,可以节约粮食。油莎豆茎叶营养丰富,是优良的饲草料。
生产方面:油莎豆只能通过人工采收,导致生产成本高,严重影响油莎豆的种植效益
过去,油莎豆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播种和收获,特别是收获环节的劳动生产效率极低,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民种植油莎豆的经济效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有关机构经过育种***的试验和择优选育,已培育出产量高、抗力性强、耐旱、耐涝、耐土壤贫瘠、可在沙地种植的高产优良品种;针对油莎豆收获难的问题,通过与生产单位合作,不断试验更新,油莎豆收获机已更新到第六代,每天可收获20亩,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创造性地研发出了油莎豆低温萃取***特种食用油***专利技术,保留了油莎豆丰富的营养成分。但是以上这些技术和成果,还需要在油莎豆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中不断进行的改进和完善。
我国农业资源有限、植物油供给不足、饲料原料及饲草短缺,而油莎豆产业正是一个“油-饲-牧(草)”产业的集合体。还需要***加大油莎豆产业的扶持力度,对种植农户实行财政补贴;加大科研和开发力度,培育新型高产优质***品种,构建高产***生态栽培技术体系,并支持建立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加大对油莎豆播种、收获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并将其列入农机补贴目录等等,以此来提高农民种植油莎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