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K5205-3BD00-2TB2
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概念的普及进入实践的生根阶段
(一)基础支撑能力日益完善
工业互联网网络升级改造初见成效,基础电信企业积极探索构建了面向工业企业、资源隔离的高品质企业外骨干网;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基本实现***各县市的***覆盖,工业PON、IPv6等技术不断应用于企业内网改造,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5个***标识解析***节点上线试运行。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体系日益健全,初步形成了技术创新、平台评测、平台管理等公共服务能力。***、省级/行业、企业三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山东、广东、江苏等7省正在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并同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
(二)三大功能体系持续演进
工业互联网网络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新型网络技术研究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东西南北中”的顶层布局初步形成,中车四方、徐工信息、航天云网、海尔集团、佛山鑫兴等一批二级节点启动建设,初步覆盖***装备、工程机械、航天制造、高速列车等领域,标识注册量超过5000万。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发展提速,国内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总数超过了50家,***平台平均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了59万台,工业APP的创新步伐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企业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监测和防护技术能力进一步增强。
6GK5205-3BD00-2TB2
垂直行业加快应用探索
一方面围绕行业特点,工业互联网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如***装备等行业基于产品复杂、价值高、生命周期长等特征,在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开展应用实践;钢铁、石化等流程行业则聚焦于满足原材料与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资产价值高、生产安全要求高等应用需求。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跨界创新逐步丰富:如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的“平台+***”应用,解决大量中小企业的***难问题,为***精准放贷保驾护航;工程机械企业与***公司合作形成***精准定价的跨界应用,为设备采购商提供基于互联数据分析的财务保障,分担***风险。
(四)多层次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自2016年2月***指导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至今,会员数量已从143家迅速发展到1027家,其中工业制造企业占26%,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占34%,信息通信企业占17%,安全企业占5%,高校、科研院所、协会占9%,投融资机构占1%,境外企业占5%。已形成“12+9+X”***架构,围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从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技术标准、测试床、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产融推进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并在轻工家电、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装备、钢铁制造、能源电力、船舶、建筑、汽车、生物医药、化工等多个细分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产业应用实践,面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逐步构建。
6GK5205-3BD00-2T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