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K5308-2QG10-2AA2
工业知识造就工业软件
笔者在《
智能制造术语解读》书中“软件定义制造”词条中写到:“结合信息化百人会***安筱鹏博士在《软件视角中的未来工业》一文中提出的观点与本文作者在《三体智能革命》一书中的三体智能模型,下面给出了基于三体(物理实体、意识***、数字虚体)互动实现软件赋能与使能的逻辑闭环:物理世界运行(映射为人类意识活动)→运行规律化→规律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代码化→代码软件化→软件优化物理世界运行(和人类行为)”。
工业软件的本质是什么?安筱鹏博士认为:“本质是事物运行规律的代码化,是指导甚至控制物理世界***、有序乃至创造性运转的工具,是工业和商业技术体系的载体,也是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的结晶。”
笔者认为,工业软件的本质是CPS(赛博物理系统),核心内容是工业知识,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应用中沉淀、积累下来的、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业知识。这些工业知识是人类智力的延伸,***终以工业软件的形式实现了为机器赋能,形成了“机·智”。
其道理如图1所示,人类(意识***)在长期与物理世界(物理实体)交互过程中所积累的规律性、原理性的工业知识,进行梳理与归纳,将其形成系统化的机理模型和算法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代码化、软件化,成为功能强大的数字虚体,建立软件定义的数据自动流动规则体系,以自动流动的比特数据,把这些知识搭载、输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由此而以恰当的、泛在的知识指导机器和/或人来正确工作。这就是基于CPS的机器之智——“机·智”。
6GK5308-2QG10-2AA2
工业软件集成了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工业知识和技术积累,包含了研发、工艺、装配、业务流程、供应链、员工知识、管理等各类知识,沉淀、汇聚了众多的机理模型和***算法,并且每天有千百万的企业使用者在不断反馈使用问题和改进建议,有千百万的开发者在每天不断改进、优化这些软件代码和程序,任何一个个体所拥有的知识体系都无法与其抗衡。
宝钢研究院前首席研究员郭朝晖在他的博文“十二年结出的果子:工业大数据分析案例”中提到,曾经就宝钢热轧项目中如何找到一个可靠算法伤透了脑筋:
***初“我们没有采用***元、决策树、模式聚类等分析算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能没办法用于指导生产。”
后来发现“线性回归和复杂的***元算法精度上差别并不大。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元方法太容易‘过拟合’,可靠性***是强项、而是弱项。事实上,后来12年的深入研究也确认:在一个钢种(尤其是简单的钢种)范围内,线性模型的确可以很好地逼近实际对象。”
***终认识到“在了解误差分布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误差校正:从单个钢种得到的结果,经过放大之后,才是真正的物理规律:就是通过分析不同钢种得到的结果。”
郭首席经过反复精炼修正,提出了一种“可加模型”,即多个子模型之和,每个子模型都很简单,由此而获得了简单可靠的算法,将其写入软件。由此,一个长期困扰冶金界的世纪难题,被郭首席用十二年的苦苦钻研与持续探索给解决了。
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花十二年的时间去优化一个计算模型?恐怕是很少了。但是在工业软件界,一个软件持续优化更新几十年是很常见的。正是因为有这些工业精英的坚持与不懈努力,有来自工业实践中的反复精炼与沉淀,才有了工业软件中的海量工业知识。
6GK5308-2QG10-2AA2
1C31129G03
1C31127G01
1C31166G01
1C31169G02
5X00070G01
1C31116G04
5X00241G02
5X00300G01
AID-1(西屋键盘)
ST24B3
XFZNX2-COMB02-4S
ZX345Q
3115 T
4612-T
FAIN-XVME-566
Proto XVME-085
XVME-530
XVME-601/5
XVME-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