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青蛙的场地建设
1、场址选择
建造一个规范合理的青蛙养殖场,是养蛙成功的基础。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没有一个好的养殖基地,青蛙能健康的生长吗。由于青蛙喜欢在安静、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青蛙养殖场选择在平坦开阔、背风向阳,同时水源比较方便的地方。生产实践中养殖从业者一般选择稻田改造作为养殖场地,因为这样的底质能保证所建造的蛙池能够蓄水。同时,养殖青蛙的场地附近可选择在有河流、水库、塘堰或比较丰富的地下水,青蛙养殖特别是蝌蚪期间,其养殖用水必须清新无污染,水质符合NY5051-2001的要求。使用地下水来养殖青蛙的,一定要确保该地下水无***污染,对于矿物质超标(曝气后水面出现红色浮沫等)的水,则不要使用。
青蛙养殖场地还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因为地势较低的地方,夏季暴雨洪水期间,如果洪水将蛙场淹没,即使不导致青蛙逃跑,也会致使青蛙因抢占陆地而挤压造成批量***。
2、蛙池的开挖
蛙池开挖方式现在普遍采取“回”形一体化养殖池建设。这种蛙池样式无论是从照顾青蛙的生活习性,还是在方便养殖管理,都具有目前其它池形所不具有的优势。
所谓“回”字形池,就是单个蛙池四周的埂和池中的环形沟组成了“回”字,形成蛙池的基本结构。青蛙驯化好后,只需把饲料撒在食台网即可,青蛙便会成群的自动摄食,由于青蛙贪食,所以要根据天气、蛙的摄食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建设规格为长25m,宽8m,每口蛙池约200m2,每亩场地大约可以挖建蛙池3口。在开挖青蛙养殖池时,先将场地进行测量,然后在地面用白灰画出草图,***后让挖掘机按照画线进行开挖池沟和做池埂
野生青蛙生活习性:
蛙为两栖类动物,一般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黑斑蛙养殖的技巧首先说到的是场地选择:小编建议选择比较安静、进排水十分方便失望、不会发生山洪灾害、还要方便管理的地址,面积在200平方米以内较好,养殖的方式采取生态立体养殖,这样才能保证你的产量。青蛙栖息在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上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来年春季出来活动,4~7 月份进行繁殖,雄蛙以鸣叫的方式来吸引雌蛙抱对产卵,蛙在水中受精,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
一、养殖青蛙之前的准备工作
1、学习好技术
2、基地建设
3、饵料的培育(主要用蝇蛆和蚯蚓)
蛙卵的孵化
(一)采卵
青蛙产卵以后,受精卵不能久留在产卵池中,一般应在产卵以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及朝下,水面上可以看到一片灰黑色的卵块,这时是采卵的适宜时间。
为了保证适时采卵,在产卵季节,要加强产卵池的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卵块。在雄蛙鸣叫频繁的傍换,特别要观察青蛙抱対的情况。一般前一晚上青蛙抱对的地方,就是次日雌蛙产卵的场所,据此可及时发现卵块,避免遗漏。
采卵时要用剪刀剪断与卵块粘连的水草,切莫强拉硬扯,以免弄破卵膜,影响孵化。如果大家想要购买青蛙或者是加盟我们的话,欢迎前来我们的公司实地的考察一下,我们的青蛙养殖技术是整个行业中都是口碑相传的。采下的卵块要迅速移入孵化池。5个卵块放一平方米;如果孵化池面积比校大,必须放多个卵块时,应放同一天产的卵,以保证同步孵化,避免因孵化有先后而造成孵化池中蝌蚪大小不一,影期蝌蚪的生长。
(二)孵化密度
与孵化率直接相关。用孵化池进行静水孵化时,每平米能放6000粒卵;如果采田微流水或网箱孵化,则孵化密度可增加大至每平米8000-20000粒卵。
(三)孵化的环境条件
青蛙卵的孵化和水温密切相关。同时,养殖青蛙的场地附近可选择在有河流、水库、塘堰或比较丰富的地下水,青蛙养殖特别是蝌蚪期间,其养殖用水必须清新无污染,水质符合NY5051-2001的要求。孵化要求的水温为18?C~31C?,合适水温为22?C~24?C。孵化用水的适宜ph值为6.8-8.5,偏酸的水含氧量少,会影响孵化,还会使卵膜软化,***扁塌.造成***破膜***。孵化用水***离子含量不得超过饮用水标准;要有充足的氧气,溶解氧不能低于3毫克/升,否则会造成成卵***。孵化池要求水深20-30厘米,每平方米孵6000粒卵为宜。孵化过程中不要惊动水体,要防止流量与高度不宜过大,池上搭荫棚防止暴雨和暴晒。
(四)孵化期间的管理
孵化池在中午因受阳光直射,池水温度较高,晚上或雨天温度低,造成昼夜温差较大,影响孵化率。应在孵化池上面搭荫棚遮萌,以保持温度的稳定。
浮华期间要经常观察胚胎的发育状况,发现死卵要及时摘除,以免蔓延影响水质。蝌蚪孵化以后,由于卵膜的溶解,会消耗水中大量氧气,造成水中缺氧而恶化水质。这时要灌入流水或换水。
刚孵化的蝌蚪,游泳能力差,常吸在孵化容器的壁上或水草上,要少搅动池水,以免影响蝌料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