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K5526-8GS00-3AR2西门子产品
3%的企业,如果经营者的认识正确,决断正确,并且有预算和资金确保,可以完成企业内的智能互联:
一是***底层,从能源和设备层的自动化,到高度自动化,再到设备间的互联网互通。
二是设备层到数据集中采集和控制(Scada)的互联互通。
三是车间和工厂层的互联互通,即实现高度MES功能,实现MES与Scada和设备的打通。
四是企业层,即与ERP、PLM、WMS、CRM等的互联互通。
五是企业层信息系统的横向打通,让数据在整个企业内(而非部门间)实现“自由流通”。
老实说,目前做到这五方面互联互通的企业为数不多。基于***范围***佳企业的***实践,这3%的企业还应该创建这样五张互联网:与下游经销商、合作伙伴交易的“经销商互联网平台”;与终端消费者交互的“用户交互互联网平台”;与上游供应商交易的“采购互联网平台”;与外部研发资源交互的“研发协同互联网平台”;与第三方物流交易的“物流互联网平台”。能做到这“五网联通”的企业就更少了。这还不够,对于这3%的企业,尤其是其中的B2C企业,还应该建设“云中台”,否则那么丰富复杂、多类型、多渠道的零售前端,很难直接连通后台的ERP等系统。
97%的企业,基本都是年销售收入低于1亿元的中小企业,过去有信息化(软件应用)的需求,但由于本小利微,负担不起,因而,信息化建设一直滞后。而云服务有可能为他们打开希望之门,这其实就是***“万企上云”的真实诉求,但能为这97%企业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物美价廉服务的云供应商有多少呢?都在哪里呢?
6GK5526-8GS00-3AR2
从2170家企业的智能互联能力体检看,总体的能力水平在“工业化后期”,具体说,设备建设水平在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前期;系统建设水平在部门孤岛后期,正在走向全企业打通阶段;数字化建设水平在初步“可视化”、局部“可分析”阶段,但远远没有到“可预测”阶段;在智能互联人才建设上,普遍是软肋,人才奇缺;真正的木桶***短板,是在智能互联能力建设闭环落地上:***建设不落地,规划计划不落地,预算不落地,关键任务不落地,项目跟踪、分析、评估和考核不落地!
基于这些切实的数字,笔者感觉,3年目标的实现很难。大家想想,从GE发布工业互联网宣言书,建设GE Predix平台已经过去6年了。这6年,大多数中国企业主要处于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阶段。我接触过许多企业董事长,也接触了很多***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人士,说心里话,对工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工业互联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到底有什么区别,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物联网、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是什么关系,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可以肯定地说,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给工业互联网确定一个清晰的边界,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主要是需要实践的前行,需要实践的深化!实践还没有走到那里,我个人感觉,标准不能强推!标准不是来自空泛的理论,而只能来自实践!
那么,5年是什么含义?基于对2170家企业的摸排,我感觉,至少5年,IT时代和互联网云时代是并行的:IT时代的使命并没有完成,互联网云服务还难以取代IT信息化建设。当一个企业老板发问,未来两年我们已经规划好MES系统实施以及MES与ERP的集成,我们到底建还是不建,真的能有完全取代IT软件模式的物美价廉的云服务模式吗?这个云服务模式和我们花10年建设的IT资产如何融合?
我们需要怎么回答,我们能怎么回答。这就是一个新旧动能交织的时代,旧的技术体系还有其存在价值,新的技术体系还远没有成熟,典型的“时代之问”。两个时代的交织,我个人感觉,至少还需要5年!
那么,10年是什么含义?同样,基于对2170家企业的摸排,这样一个结论呼之欲出:由于设备建设水平还在高度自动化前期,系统建设水平还在整体集成之途上,数字化建设水平还在可视化阶段,人才建设还是软肋,智能互联闭环还是短板,没有10年的工夫,没有10年持续的发力,中国0.1%的企业能创建起强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3%的企业能实现企业级的智能互联,97%的企业能自由地实现“万企上云”吗?这三大任务目前都还处于工业互联网的黎明期!从黎明走向一轮红日的喷薄升起,没有10年恐怕不行!
就3年、5年和10年而言,目前,从***到企业,一般性规划和行动计划都有,一般性的理解和认知都有,但具体到每个企业的问题、每个企业的诉求和每个具体需求如何对应供给侧的具体方案,现在还缺乏具体的量化,既缺乏具体量化标准,也缺乏具体量化工具。
6GK5526-8GS00-3AR2
1398-DDM-009 SERVO DRIVE ANALOG 15AMP PEAK ULTRA 100 BRUSHLESS Q"ty:1
1171-ASB ADAPTER MODULE PLC-2/3/5 REMOTE I/O PLC5 Ser.B Q"ty2
1771-DA COMMUNICATION MODULE ASCII PLC5 Q"ty:2
1771-IA INPUT MODULE 8POINT 120VAC/DC PLC5 Q"ty:1
1771-IAD B INPUT MODULE Q"ty:1
1771-IAD INPUT MODULE 16POINT 120VAC HD PLC5 Q"ty:8
1771-IAD/D INPUT MODULE Q"ty:2
1771-IQ INPUT MODULE 5-30VDC 8POINT SELECTABLE Q"ty:1
1771-IA16A 24VDC ISOLATED INPUT MODU Q"ty:2
1771-KA COMMUNICATION ADAPTER MODULE DATA HWY PLC5 Q"ty:1
1771-OA OUTPUT MODULE 8POINT 120VAC PLC5 Ser.B Q"ty:3
1771-OAD/C OUTPUT MODULE 16POINT 120VAC PLC5 Q"ty:1
1771-OAD OUTPUT MODULE 16POINT 120VAC PLC5 Q"ty:10
1771-ODD OUTPUT MODULE ISOLATED 120VAC 16POINT PLC5 Q"ty:2
1771-OQ16A ISOLATED OUTPUT MODULE 24V DC Q"ty:1
1771-P4S POWER SUPPLY MODULE 120VAC PLC5 Q"ty:1
1771-QDC/C PLASTIC MOLDING MODULE Q"ty:1
1771-QH/A HYDRAULIC FORCE CONTROL Q"ty:1
1785-L20B/C CPU MODULE 16K WORD SRAM PLC-5/20 Q"ty:1
1785-L20B/E CPU MODULE 16K WORD SRAM PLC-5/20 PLC5 (NIB) Q"ty:1
1785-L30B/C CPU CONTROLLER MODULE 32K WORD SRAM PLC 5/30 PLC5 (NIB) Q"ty:1
1785-L40B/C CPU MODULE 48K WORD SRAM PLC-5/40 Q"t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