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蛙养殖中常见***及其预防措施,你知道多少
脑1膜炎(“歪头”“白内1障”)
脑膜1炎是近年来遇到的一种新病,该病具有一定的性、率较高、难治1愈等特点。2016年,该病成为青蛙养殖过程遇到的***难治1愈、也是危害***1大的***。
(1)病因:脑膜1炎的病原为脑膜1败1血性黄杆1菌,该病2016年在湖南地区多发,蝌蚪、幼蛙和成蛙均可此病。
(2)症状:病体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发病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周围有明显的出血斑点。4、投喂优质的饲料饲料必须保证新鲜,同时还要求营养的平衡和全。部分蝌蚪腹部膨大,仰浮于水面不由自主地打转,有时又***正常。解剖可见腹腔大量积水,肝1脏发黑肿大并有出血斑点,脾1脏缩小,1肠道充血。同时,“歪头”和眼球“白内1障”是其典型症状。
(3)防治措施:
引种时严格检疫,养殖过程中勤换水,合理规划养殖密度;
阴雨季节较长的年份,该病较易大面积爆发;
该病发生初期,即需要抓紧治1疗,负责引起***的爆发;
蛙池的水源必须是新鲜水源,一旦发病,且不可将发病池的水,引向其他池塘;对于循环养殖用水的养殖户,需要特别注意。
(4)治1疗方案:发病初期,可采用如下方案:5氟ben尼考 多维,拌20kg饲料,***1好全部养殖青蛙用一个疗程,一个疗程5天。而青蛙养殖数量和人数每年都有一定提升,为什么怎么多的人看好青蛙养殖呢,是因为青蛙养殖的前景非常的好。(特别注意:如果用量和疗程达不到,常常引起该病的,从而加大该病的治1疗难度);对于发病养殖的池塘,可以增加到7天。同时,用碘全池消毒。
发病高峰期,可采用如下方案:氟ben尼考 磺1胺间甲氧嘧1啶钠(原粉) 多维,拌10kg饲料,一个疗程5天。(特别注意:如果用量和疗程达不到,常常引起该病的,从而加大该病的治1疗难度)。
如果“白内1障”现象较为严重的,需要加喂一个疗程的驱虫药:阿ben达唑粉(原粉)。
?青蛙养殖现存问题
1.技术问题
主要表现在:(1)由于缺乏对蛙、稻品种的了解和种养密度的选择问题,造成蛙与蛙之间、稻与稻之间的食物、空间、养分等资源的竞争关系,导致减产减收。青蛙主要吃昆虫和水里的微生物,除此之外他们会再结合营养食料,把玉米粉、麸皮、鱼粉、豆腐渣等配合在一起。(2)忽略了蛙沟的消毒、蛙沟水质的管理,造成水质过肥,导致蛙病害的发生。(3)为了让青蛙看起来更肥、更健壮及预防蛙病的发生,在投放的饲料中添加了激1素或抗生1素等,造成蛙的排泄物中带有这些不良物质,影响了大米品质。
这些问题都需要种植业和养殖业技术人员在今后通力合作的前提下,进行相关试验研究予以解决。
2.生产模式问题。
主要表现在:(1)蛙稻生态种养模式缺乏规模化、产业化。将稻蛙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到零散的一家一户,技术上较难实行,不仅不便于日常生产管理,还会大大提高单位生产成本。(2)宣传力度不够。内服可采用如下方案:氟ben尼考 水产用多维,***1好全部养殖青蛙用一个疗程,一个疗程5天。该技术模式知名度小,对其宣传力度不够。(3)产业链不稳定。采用该生产模式,存在蛙苗、稻种去哪儿买?买什么品种?买什么饲料、肥料和药剂?收获后卖给谁?价钱如何?等一系列问题,说明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缺乏系统的产业链。(4)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缺乏具体的生产标准及验证指标,无法合法地证明蛙稻米是真正绿色安全的食品,值得大家花高价格购买。稻米进入市场后,消费者也无法依据任何认证指标来判断自己买的是否是正宗的蛙稻米。
青蛙养殖的?申请流程
(一)申请单位(个人)备齐上述材料,向所在地的市(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二)申报材料经市(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向省***政务服务中心林业厅窗口申报;
(三)驯养繁殖***一级***保护野1生动物的,经省林业厅审核签署意见后,报***林业1局批准并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首先修整养殖场的进排水设施,这是重中之重,池水之间的水切忌混合,保证水源的通畅无阻是首要。驯养繁殖***二级和省***保护野1生动物的,经省林业厅批准,到省***政务服务中心***收费窗口缴纳***保护野1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工本费;
(四)申请人持交费凭据在省***政务服务中心林业厅窗口领取***保护野1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