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飞机植保作业有百年历史
纵观世界农业用于飞机植保作业的发展史不短,而植保无人机特别是我国作为农业机械植保器械的新贵,使用的时间还是仅仅几年的时间,作为农机市场的新成员,发展速度是极快的。
世界飞机用于农业植保,行业内称"航化"或飞防"作业,是起步于1911年的德国。德国林务官阿尔福莱德·齐梅尔曼在世界上第1次利用有人驾驶的飞机喷洒液体和粉末农yao,以防治森林病虫害。重喷漏喷对农作物伤害大,尤其是除草等化控类药剂,喷多了造成药害,喷少了没有效果。1918年,美国第1次使用有人驾驶飞机喷施农yao灭杀棉花虫害。自此,有人驾驶的航空施药拉开了历史序幕。1985年日本在***引进美国军方无人靶机技术的基础上,日本山叶公司(YAMAHA)于1985年推出世界第1架用于喷洒农yao的植保无人机“R50”,挂载5kg药箱。此后,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在日本农林业开始应用。
我国起步虽晚,但植保无人机发展迅速
我国自“十一五”期间***“863”计划“新型施药技术与农用药械”立项研发植保无人机至今已发展近10多年,植保无人机与低空低量航空施药技术发展迅速。更换脚架减震套,可保证飞机降落时的缓冲作用,避免强烈的震动导致飞行器的损坏。早在2000年,北京必威易创基科技有限公司从日本陆续进口了6架日本雅马哈YAMAHA-R50型植保无人机用于农yao喷洒,必威易创基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第1个应用植保无人机的农业服务公司。2005年12月,当雅马哈公司准备将第10架同类型飞机出口给北京必威易公司时,被名古屋海关扣押,日本***以植保无人机可能被用于军事用途为由禁止雅马哈公司继续将植保无人机销售到中国。
目前的飞防效果远达不到地面机械的效果,茶农和果农并不认可作业质量。这就需要生产企业联合药剂厂和种植、农艺***共同攻克难关。
很多情况下,试验室里的技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另外,理论上的可行性在现实中有可能完全行不通。
植保无人机下一个作业场景,一定是果蔬茶,这是个蓝海市场,也是市场。但面临的问题,需要很好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