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蛙养殖_成蛙蛙池建设
1、成蛙蛙池宽3-4米,长10-15米,池埂高0.5-0.6米。每亩可修建45㎡土池10个左右。 每个蛙池池埂内侧用尼龙网片(1.2米宽)架设围网,每隔2-3米打一高0.9-1.0米的围网内铁桩,网片下部埋入土中0.1米,铁桩向蛙池内弯成“Γ”型,并向内探出0.1米防逃。所有蛙池四周再用尼龙网片或彩钢板架设围网或护栏,防逃和放敌害生物;蛙池上网架设天网防敌害鸟类偷食。出水管用110毫米PUC管制成,埋于蛙池中间回型水沟将水排如蛙池附近排水沟。进水管用50毫米的PUC管制成,管体挤穿网片,进入围网内;出水管用110毫米PUC管制成,埋于蛙池中间回型水沟将水排如蛙池附近排水沟。
2、成蛙饲喂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1个半月,体重可达到100克。
3、饲料投食
青蛙苗种投放初期投喂小颗粒饲料,待蛙池内青蛙长势出现差异时,根据大小蛙的比例,相应的将大小颗粒饲料混合进行投喂,以让大小蛙都有适口饲料摄食。饲料投喂每天早、晚各一次,晚上根据吃食情况适当增加投喂量。
青蛙,两栖动物,约有190种,其中分布广、数量较多的是黑斑蛙,其次是泽蛙、金钱蛙和虎蚊蛙。一般养殖的大多是黑斑蛙,由于其摄食活饵,传统养殖中均需培育蝇蛆、黄粉虫、蚯蚓等进行投喂,养殖工作强度大,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采卵时要用剪刀剪断与卵块粘连的水草,切莫强拉硬扯,以免弄破卵膜,影响孵化,采下的卵块要迅速移入养殖池环沟中孵化。然而近三年来,随着可摄食静态饵料青蛙品种的出现,青蛙养殖可实现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产量一路走高,亩产可高达1500~2500公斤,青蛙养殖产业迅速扩大。
黑斑蛙为“三有”动物(即***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其开展养殖和销售均需到当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办理“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青蛙人工养殖,不仅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还有利于野生青蛙的保护。
青蛙养殖亩均净利润可达1.1万元左右,经济效益较为可观。但所需投入成本也很高,达亩均1.9万。由于青蛙养殖目前还不能使用投饵机,饲喂需要纯人工操作,饲料投喂和食台清理等日常饲养人力成本较高,养殖过程需精细化管理,否则很难盈利。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根据多地养殖经验,一般建议2个人适宜养殖面积为10亩。如若养殖面积过大,养殖管理很有可能跟不上,很容易引起亩均产量下降,养殖效益不高。
提高青蛙育种成活率的措施
提高青蛙育种成活率的措施
选择更好的青蛙种类:一般来说,第二年产卵后青蛙的受精率高于第1年,第三年和第四年。 在青蛙种类的选择中,尽量选择强壮,发达,活跃的同一种青蛙。根据1只雄性青蛙和2-3只雌性青蛙的比例,将雄性和雌性青蛙放置在产卵池中。青蛙进入冬眠期时,所有的蛙类都会找到自己合适的地方挖洞穴进行冬眠。对于青蛙的产卵池,应该有三分之一的水生植物或水莲。在产卵池上应该有一个遮挡框架,以防止阳光照射影响生存率,避免高分贝声音和影响物种青蛙的强烈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