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6-IV16
消费互联网是入口经济、流量经济的典型,对用户的态度是“韩***兵,多多益善”,互联网公司无时无刻巴不得通吃天下。而在今天的工业互联网界,很多工业互联网公司或是基于市场快速增长需要,或是***前困难认知不足,也喜欢号称是“跨行业平台”。
笔者在此温馨提醒,工业互联网跨行业需慎重,别一不留神跨到沟里。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说踮着脚尖不能长久站立,使劲迈大步反而不宜远行。通俗地说,就小步稳走,时间长久,步子过大,容易扭胯。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制造大国,我国可生产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工业品,行业种类、数量远超三百六十行。
但是俗话还说,“隔行如隔山。”机械、服装、石化、食品、电子,不同行业,千差万别,管理模式、企业基础、行业知识都差异极大,甚至完全不同。
前面提到外行对工业需要有一点点敬畏之心。仅以制造业而言,有些产品结构很复杂,例如轿车约由1-3万个零件而成,空客380有600多万个零件;产品生产工艺很复杂,有些零件需要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跨越铸造、机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多***知识的应用;生产过程***也极其复杂,例如波音747由6个***的16500家大中小企业协作生产。
生产设备更是一个庞杂繁复的大家族,数据接口形式不统一,通讯协议数千种,有些压根就是“哑设备”,数据无法采集;即便能采集的设备,采集上来的数据也未必能完全满足智能化管理的需要,再加上客户出于安全保密等考虑,不愿意将这些数据交由第三方进行管理与分析。
以上诸多因素,决定了工业互联网跨行业之难。为便于说明,笔者设计了一个***性与通用性两维度的反比例函数图,请见图1。

图1***性与通用性反比例函数图
如果一个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行业知识,即***性越丰富,对用户的价值就越大,但其跨行业的通用性就差,能使用这个系统的其他行业就比较少;反之,如果想适用于更多行业,行业知识只能从更高层面抽象与概括,这样对客户的***性也必将减低。
在***性与通用性方面,存在天然的矛盾。一个平台很难既能满足很多不同行业,又对每个用户具有很强的***性。***和熊掌很难兼得。
互联网的发展有可能爆发,而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积月累。且不说作为外行的消费互联网,仅仅对有一定行业经验的工业互联网公司而言,进军一个新行业,就意味着新行业知识的欠缺,靠自身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为用户提供真正有指导意义的帮助,需要与行业客户深入合作,需要较长时间的知识沉淀。
笔者评:对跨行业平台公司而言,聚焦本企,关注客户,行业要少,业务要精,才能把项目做好,才能有竞争力。切勿认为自己可以无师自通,野蛮发展,也切勿盲目效仿横向大跨,否则GEDigital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1746-IV16
纵挖行业深知识,潜心***自成师
纵向集成,即基于自身产品的工业互联网,对于刚刚上手的企业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在工业互联网纵向集成应用方面,***农用机械龙头企业约翰迪尔值得中国企业研究与借鉴。
约翰迪尔是******的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和草坪机械设备制造商,在面对激烈的***化竞争中,该公司***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进行了成功转型,并打造出了******的工业互联网系统。
2014年10月,被称为“***竞争战略***”的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与美国PTC(参数技术公司)总裁詹姆斯·贺普曼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联合发表了《物联网时代企业竞争战略》一文,对农机行业百年老店约翰迪尔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转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详细阐述。迈克尔·波特将产品发展定义了五个阶段,如图2:
1.产品——这个阶段主要是关注产品自身的功能、性能、价格及服务等。
2.智能产品——通过数字化,实现产品级的智能化。安装传感器、微处理器、网络装置、软件等“数字化部件”后,机器变成智能机器,功能更强大,操控更方便、更精准。比如安装了自动导航系统等数字化装置的拖拉机,驾驶员操纵更舒适,通过精准控制方向、深度和间距等,使得工作质量更高,效率更高。远程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对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推送设备的维修、维护信息,可为用户进行二手设备交易时提供设备健康履历,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

图2 纵向集成智能产品的竞争优势
3.智能互联产品——通过多设备之间互联互通,实现设备之间的通讯、协同,基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多设备之间的对标管理、预测性维护等网络化应用。还可以在设备上安装各种采集传感器监测土壤的成分,这些数据在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可计算出每一块土地中的土壤成分、所需要化肥品种、适合种植的植物种类,以及灌溉计划等,并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1746-IV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