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m -rf {} \; 删除上面匹配到的文件
然后保存文件,将文件后缀改为.sh。
然后你可以在命令行cd到这个文件所在的目录,手动输入bash 运行它(xxx为这个文件的文件名称),就会删除符合条件的文件。如果运行不了很可能是权限问题,直接在当前命令行输入:
chmod x
然后再运行即可。如果手动这样操作麻烦,就要用crontab创建定时任务每天让计算机自动执行这个任务了。关于crontab的用法,可以百度,我有时间再添加一下。
(一)销毁的都是已文件的错误心理。对密级文件、资料的保密期限和程序无知,以为凡是要销毁的密级文件、资料都是已经的。以上的硬销毁方式虽然可以将数据销毁,但是不够安全,还是有可能被恶意份子还原出来,拿到数据去做坏事。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销毁文件过程中,将密级文件、资料当作非密级文件、资料处理,造成失、泄密。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会将重分的密件,和对本单位作用不大,没有存档价值,但尚未的密件列入销毁文件的范围;还有,有些密级资料,可能已经部分公开,但部分公开不等于全部公开,即使是已经公开的那一部分,也许还和以前作为密件存在时,表述形式、方法会有所不同。比如编的党内秘密刊物《内参选编》,常常就有这种情况。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容易将密件和非密件混在一起处理,导致密件失控。
(二)后环节,不会出错的侥幸心理。sh运行它(xxx为这个文件的文件名称),就会删除符合条件的文件。有的人清楚销毁文件的有关规定,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与规定相违背,可能会造成失、泄密的后果,却心怀侥幸,以为文件从制发或从收文开始到销毁,经过了许多程序,许多阶段,很长的时间,没有出问题,现在到了销毁这后的一道环节,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结果偏偏出了纰漏,造成失、泄密。如有人运送密级文件去销毁,文件***不牢,途中丢失,造成失、泄密,就是这种侥幸心理影响下产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