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K7243-8RX30-0XE0
一个强壮的成年男子,大不了可以扛起100公斤的麻袋,而吊车则可以轻松抓起几十吨的货物。从发展规律来看,机器替代人力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机器换人”针对的是人类的弱点和局限,或者说是找到了传统工业的某些痛点。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再敬业也不可能24小时工作不停歇,再***也无法做到工作状态永不起伏,而机器人却可以轻松实现。
从劳动密集型脱胎换骨,走向智能制造,制造业的“无人化”是无法逆转的趋势。当前,“机器换人”加速,“无人工厂”在扩展,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工人的岗位将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由此也引发这样一种担忧:未来的工厂还需要工人吗?会不会有很多工人失业?
从逻辑上看,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无人工厂”是***制造业发展之必然。在我国,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制造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对工人的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机器完成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把工人解放出来去更新知识、提升素质。产业在转型升级,工人也要“转型”,也要“升级”,如若不然,就真的可能面临“无工可打”。也是说,之前是靠力气,往后要靠脑子。
6GK7243-8RX30-0XE0
当然,目前***制造业里机器人与工人的比例还远远未能达到无人化工厂的标准。这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得的缓冲期。
在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前,工厂的生产制造车间会有一个工人和机器人协作的阶段,工人所做的工作不是单纯的手工劳动,而是人机交互,通过后台操控机器完成产品制作过程。这需要员工有更高的***素养。
当制造流程不再需要工人参与,那也需要人工调试安装生产线,需要人工对机器人进行自动化编程,需要人工定期维护机器人设备。整个生产运作流程,工人不出现在制造端,而是出现在监控端,在背后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的运转。简单地讲,如果以前不用机器人需要50个人操作一条生产线,可能未来只需要5个人进行监控,更多的人则用于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及维护***,设备部门的人可能要多于车间的人。现在,很多制造企业都喊缺人,***缺的其实是技术人员,机器人技师、机器人工程师等***技术工人更是“一师难求”。
所以说,“机器换人”“无人化”过程中的“减人”“增人”现象,减的是可重复工种的普工,增的是适配***的新技术工人。未来对于只进行重复劳动的普工的需求势必下降,但***的技术工人需求会大幅提高;此外,企业因为自动化水平提高带来效益提高,需要扩大再生产,会新增岗位需求。
“无人化”的工厂仍会有人,但所需要的人可能只是现在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被裁掉的那些人又能去哪里?同样的道理,以后每个行业都会引入机器人,每个行业都需要大量的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者,这将是一部分人的归宿。而随着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机器人产业将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也会需要相应的人工。
“无人工厂”并不是完全淘汰工人,而是把工人从体力劳动与简单脑力劳动中完全解放,扮演更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角色。例如,技术创新、策略规划、生产监督及协调维护智能机器的正常运作等。可见,以智慧生产与智慧工厂为***的工业 4.0,将会对工人的素质有更高要求。
6GK7243-8RX30-0XE0 IC200CHS025
IC200CHS101
IC200CHS102
IC200CHS111
IC200CHS112
IC200CHS121
IC200CHS122
IC200CMM020
IC200CPU001
IC200CPU002
IC200CPU005
IC200CPUE05
IC200DBI001
IC200DEM001
IC200DEM004
IC200DEM004CN
IC200DEM004UNVCN
IC200DEM064
IC200DEM103
IC200EBI001
IC200ERM001
IC200ERM002
IC200ETM001
IC200GBI001
IC200KIT001
IC200MDD840
IC200MDD841
IC200MDD842
IC200MDD843
IC200MDD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