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保护,对于时下正在猛追“工业4.0”的中国制造业来说,究竟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呢?新年伊始,两个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环保的热议。一是,兰州市状告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开指责其作为央企,缺失社会责任感,近年来屡次***排污,造成其周边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将环保问题诉诸媒体,凸显出地方目前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无奈。而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事件——新《环保法》的实施,似乎为久治不愈的中国式污染开出了良方。
被坊间称为中国***严苛的《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案赋予了环保部门更大的追责***,比如罚无上限的“按日连续计罚”,对污染排放设备的查封和扣押,甚至可以对拒绝和逃避治污的***企业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
这些措施似乎有望终结环保部门与排污企业(尤其是作坊式的小企业)长久以来的“猫鼠***”,但是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企业,重罚之下企业如何生存,谁来为企业高昂的环保成本买单,也是摆之间的难题。
以污染大户钢铁行业为例,产能过剩加上对于进口铁矿石的高度依赖, 使得钢铁企业近年来一直处于高成本低利润的状态,而新环保法以及更严苛的排放标准的推出,无疑让企业雪上加霜。一些钢铁企业表示,在投入巨资购买环保设备后,生产一吨钢要亏损200多元。
五环机械主营:建筑机械配套一条龙
这一现象在水泥行业也存在,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调查显示,新排放标准实施后,水泥脱硝设备的投入将使每吨水泥成本增加20元至40元,若按年产20亿吨计算,***水泥工业环保设施运行成本或将超过400亿元。而前文中备受指责的中石油兰州石化也表示,其“十二五”以来,在环保工作上已先后投入10多亿元。
环保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收益低等特点,加上资金方面的困难,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对此,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近日表示,当前***行业和***区域环保***不足,因此需要加快完善政策机制,推进环保***机制改革创新。预计未来中国大气、水和土壤三大环保行动计划***需求将超过6万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