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槽关键的极限温升
随着我国经济及现代化建设的飞速进展,用电的载荷越来越大。近几年来,母线槽接替电缆使役在发达社稷已是普遍现象,我国也形成进展趋势。但因为局部用户及质量监督成员对母线槽的意识和理解肤浅,致使工程上存在***浪费和安全隐患。笔者从事20积年母线槽的开发和生产,掌握着关乎到母线槽较多的安全技术,所以现浅谈一点儿母线槽关键的技术参变量极限温升,以供大家探讨。母线槽标准对母线槽的温升要求:
国际电工标准IEC60439.2—2000与社稷标准GB7251.2--2006标准规定是同样的:母线槽温升是依据绝缘材料耐热等级来确认温升的。假如母线槽绝缘材料F级,其耐热≥155℃的绝缘材料,那么它准许温升则是115K(150℃-背景温度40℃)。所以母线槽是满载荷尝试后能力确认母线槽的载流能力,它是母线槽关键的一项技术参变量。
母线槽的整体接地技术
传统的保护地线PE线放置在母线槽内一侧,由于电磁感应在保护地线上感应的故障电流经实测比理计算还要高出50%,同时三相导电排距PE间距不等,电感也不等,线路较长时,在故障电流下,三相严重不平衡。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非磁性材料铝合金外壳做保护地线,包围在导电排四周,由于它尽可能的靠近三相母排,可做到电抗小,且保护地线与三相母排距离相等,电抗相同。这样无论是短时还是持续相对地短路故障,这种接地方式都比单独设置PE排好。因此电气技术公布及提倡电汇排(母线槽)以外壳作为接地导体。
母线槽的外壳防护等级
在工程项目的电气设备中,配电干线相当十人的主动脉,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配电干线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所有的电气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配电干线工作的可靠性是电气设计人员和用户为关心的大事之一。当采用母线槽作为配电干线时,母线槽的外壳防护等级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正常环境下工作的电气设备也会出现故障,这是无法避免的,电气设备常出现的故障之一是短路。一旦出现短路,而又不能使电气设备立即断开时一,配电干线必然出现过载。因此,即使在正常环境下工作的配电干线,也必须具有抗过载的能力。
在实践中,不应把理想工作环境视为正常工作环境来设计配电干线。所谓理想环境,就是环境干燥、不会发生漏水、负载不会发生短路等的环境,显然这种环境是不存在的。理想工作环境加上在此环境下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就构成了正常环境。
即使在同一建筑物内,所谓正常环境也是不同的。地下室正常环境的湿度比地上大;配置在水管旁边和消防喷淋区域的配电干线的正常环境,比周围无水管的环境更易遭到喷水的***;个别电气设备短路造成配电干线的过载,均属配电干线的正常工作范畴。
工作环境发生火灾及人为***造成配电干线断电,均属非正常工作环境。电气设计时一,既要考虑配电干线在正常环境中工作的可靠性,也要考虑到非正常工作环境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