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果子技术到日本后,当时砂糖靠进口,非常名贵,和果子大多用于供神,以及作为天皇御膳后的点心。之后,的鉴真和尚将砂糖(甘蔗)技术带到日本,砂糖开始被大量使用,和果子也开始在一般间普及。练切的材料非常简单,就是糯米粉、糖和豆子,但岛国人民就是有能耐用这么简单的材料做出精致的造型来。师傅会做成当季的花、水果或者是鸟的形状,有的细节之处甚至能感受到禅意,由于色彩丰富,造型优美,种类随季节变化,所以自古以来多被用于庆祝典礼或茶道,有点心艺术品之称。
日本端午节的特色点心,自江户时期流传至今。外形是圆形或者半圆形,用洗净的梗米干燥后磨成的上新粉裹着各种馅料制成,然后用日语中被称作为“柏”的槲栎叶对折之后包在外面即可。由于槲栎叶在新芽生出之前,老叶并不会掉落,有“子孙繁栄”之意。叶子里面包的团子,看起来很像大福,实际还是有区别的,大福用的是糯米粉,而柏饼是大米粉,日语是上新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