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大钟有三种类别,唐朝时期的“平直形”钟口铜钟,唐宋时期的“浅波形”钟口铜钟,以及明清时期的“喇叭形”钟口铜钟。明清时期大钟的钟壁在钟口处都有外扩,呈现出所谓的“喇叭形”;铜钟的壁厚,由唐钟的均匀分布,演变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厚,避免了早期大钟重击易裂的缺点。北京大钟寺博物馆的明永乐铜钟,是明成祖一声令下煅造,钟高7.75米,直徑3.3米,钟唇厚18.5厘米,重46.5吨,钟內外有文字23亿元字。此钟原在万寿寺中,后被清乾隆皇帝一声令下移植铜钟,于乾隆八年开展。钟楼正南方为一座与围墙相连的三联正门口,中边门为清乾隆十二年重建钟楼碑一通,螭首方座,碑首题额《御制重建钟楼碑记》,碑阳为经筵讲官户部尚书梁诗正奉敕敬书碑文,碑阴为民国十四年十月京兆尹薛笃弼书的《京兆通俗教育馆记》碑文。





出名的拉宫以及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青海塔尔寺等修建中的创造。格外因为密宗注重像设,因而使藏传释教展开了雕塑、绘画的诀窍。藏地重释教造像,不论雕、镂、塑、铸都能注重体型比例,有板有眼,极为精巧。人们见得的较多的是汉传铜鼎但现在市面上精美的铜鼎也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人们见得的较多的是汉传铜鼎但现在市面上精美的铜鼎也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中国是钟的故乡,流传于世、难以尽数的古铜钟作为中国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优美、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对研究中国的断代史、礼乐制度、思想史、音乐史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由于荟萃了我国古代工艺技术之精华,代表了当时的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高超技术水平,更是研究我国传统科技的宝贵实物。普陀六和钟高2.7六米,口径1.76米,净重4.9吨,钟上铸有五方五佛,偶意世界和谐,钟体铸有原***协会赵朴初手书。坐落于河东区大直沽的荐福观音寺的大钟为纯铜铸造,直径2米、高3米、重约5吨,比新建鼓楼上的大钟还重1.5吨,每当大钟鸣响的时候,连一公里以外的海河西岸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