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炽灯的光辉深入人心,先后有一大批发明家投身到白炽灯的改进事业中。电弧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在由电到光的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事实上在炭丝白炽灯诞生以前,人们就试着用各种难熔的金属做灯丝,而在白炽灯问世之后,人们寻求理想状态中的灯丝更是不遗余力。终于在20世纪的第9个年头,美国人柯里奇找到了性能***的灯丝材料———钨。钨有许多显著特点,它比其他任何一种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要高,并且它在受热时蒸发量较小,因此在用作灯丝的材料中,钨是再合适不过的。
如果前大灯损坏,通常采用类似的灯具进行更换。如果汽车配备了日行灯系DRL你必须首先了解这些装置的工作原理。有些汽车装备了高强度放电前大灯 HID,该设备通过其 预先设计的电子系统产生的高压电弧放电生成高密度光源。注意,普通的石英-卤素灯泡不能在此应用。另外,还要检查前大灯是否有裂纹,因为虽然表面裂纹并不会影响前大灯的照明性能,但是湿气会沿着裂缝渗入灯具内,这势必将降低灯泡的使用寿命。
(3)新型高亮度弧光灯:这种灯的灯泡里没有传统的灯丝。彼德罗夫和戴维的实验装置较为相似,这实际是一种新灯———炭极弧光灯的雏形。取而代之的是装在石英管内的两个电极。管内充有氙及微量金属(或金属卤化物),当在电极上有足够的引弧电压时(5000~12000V),气体开始电离而导电。气体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由于电子发生能级跃迁而开始发光。0.1s后,电极间蒸发了少量水yin蒸气,电源立即转入水yin蒸气弧光放电,待温度上升后再转入卤化物弧光灯工作。点燃达到灯泡正常工作温度后,维持电弧放电的功率很低(约35w),故可节约40%的电能。
多数采用四灯制的汽车在出厂时装备了灯泡功率为45W/50W的前照灯,前照灯线路分左、右2路,每条线路都用15A熔丝***,导线截面积均1.5mm2,因此,每条线路上的电流均在允许范围内,前照灯电路的故障很少。·玻璃灯脚:由玻璃制成,耐候性极强,能使用8年以上,主要用于变曲的灯管上,例如字管上。换用大功率前照灯灯泡后,每条前照灯线路上的电流都增加了1倍,使前照灯线路严重过载,从而可能引发以下各种故障。、蓄电池严重亏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