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盘销毁:怎么在一分钟内销毁磁盘上的所有数据
一、磁盘:当今社会文明的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存储的单位从的Byte,发展为MB,GB,逐渐到达TB、PB级别,甚至是EB了,EB也称为艾字节,1EB等同于1024PB,同理1PB等于1024TB,1TB等于1024GB,也就是说1EB等于10亿GB,按照2GB一部电影来说,1EB等于5亿部电影,这是一个庞大到无法想象的数字。
2011年的时候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Martin Hilbert和Priscilla Lopez在一份报告中得出结论:人类社会存储下的信息总量大约有295EB,这仅仅是存储下来的数据,而相对于存储在介质上的信息,人类传播的数据量就明显更大,通过电视媒体和GPS传送的各种信息早在2007年就已经达到1900EB。可以想象的是,时间到了2018年,经过了多年大数据一般的发展,现在已经没有研究者敢于对人类社会的信息总量进行定义
1. 删除一个文件之后,还没写入新的内容之前,这个文件其实还存在于磁盘中,只是通过手工找不到磁盘上对应这个文件的目录了。
2. 删除一个文件之后,重新写入了新的内容,但是没有把全部的内容覆盖。
以上两种情况,种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些比较容易在市面上找到的软件重新搜索下目录,找到那个被“涂掉”的目录页,那么那份原本的内容就找到了。第二种情况的话就比较麻烦,虽然可以通过软件找到原本文件的名字,但是因为文件已经有一部分被擦掉了,所以也只能找到剩下的没被擦掉的一半文件了。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刚刚说到如果一个文件删除之后磁盘写入新文件的时候其实是擦掉一个字再写上一个字的,这对于磁盘来说效率很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磁盘碎片”。
用户手工进行磁盘碎片整理的过程也就相当于手工把磁盘扫描一遍,一旦看到已经涂掉目录的内容,就把内容给擦掉。这样整理之后的结果是磁盘焕然一新,新来的数据写的很快,但是如果想要再找回文件,那就更困难一些。
(二)切实落实文件销毁制度。密级文件销毁制度,象其他各项保密制度一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总结不少深刻教训后建立健全的,也是保密工作的经验结晶。制度规定得很具体,好操作,关键是落实。只要严格地按要求做,就不会发生失、泄密事故。现在有的地方采取定期销毁和需销毁的文件统一由保密工作部门“集中销毁”的办法,这是针对文件销毁过程中失、泄密问题增多而加强文件销毁制度落实工作的一种新的做法。适合采用这两种方法的地方,不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