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镗铣刨磨钻等机床的历史故事
刨床
在发明过程中,许多事情往往是相辅相承、环环相扣的:为了制造蒸汽机,需要镗床相助;蒸汽机发明发后,从工艺要求上又开始呼唤龙门刨床了。可以说,正是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作母机”从镗床、车床向龙门刨床的设计发展。1、古代滑轮、弓形杆的“弓车床”早在古埃及时代,人们已经发明了将木材绕着它的中心轴旋转时用刀具进行车削的技术。其实,刨床就是一种刨金属的“刨子”。
1、加工大平面的龙门刨床(1839年)由于蒸汽机阀座的平面加工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很多技术人员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理查德·罗伯特、理查德·普拉特、詹姆斯·福克斯以及约瑟夫·克莱门特等,他们从1814年开始,在25年的时间内各自***地制造出了龙门刨床。这种龙门刨床是把加工物件固定在往返平台上,刨刀切削加工物的一面。但是,设计出名副其实的磨削机械还是近代的事情,即使在19世纪初期,人们依然是通过旋转天然磨石,让它接触加工物体进行磨削加工的。但是,这种刨床还没有送刀装置,正处在从“工具”向“机械”的转化过程之中。到了1839年,英国一个名叫博德默的人终于设计出了具有送刀装置的龙门刨床。
2、加工***面的牛头刨床另一位英国人内从1831年起的40年内发明制造了加工***面的牛头刨床,它可以把加工物体固定在床身上,而刀具作往返运动。
此后,由于工具的改进、电动机的出现,龙门刨床一方面朝高速切割、高精度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朝大型化方向发展。
铣头是如何进行作业的
铣头是这样一种设备:铣刀与机床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机器化操作,同时还可以扩大镗床在实际工作中的加工范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铣头的作业过程也是非常规范的,希望用户能学到一些技巧。
铣头在使用中可以通过一个过渡连接垫与机床连接,可能很多用户会担心机床接口与铣头接口不搭配等问题,其实这完全可以放心,用户可以按照机床接口尺寸进行定做。在使用的过程中,铣头也可以采用手动方式进行操作,将其固定在滑枕端面。将以上安装好的部分一起装入轴承座内,使用六角螺钉固定好,装好隔套,然后是端盖和内六角螺钉的全部拧紧。另外,铣头可以增大应用范围,若没有铣头时,镗床只能加工一个工位,而安装上铣头后,它安装的工位可以达到8个以上,并且主轴的伸展范围也可以扩大。
铣头在使用中如何进行工作呢?首先,操作者要将需要加工的零件放在工件台的夹具中,要将准备工作完善后,才能发出加工的指令,否则容易造成很大的失误。第二,在工件夹紧后,压力电器才可以进行工作。用户要将液压动力滑台开始快进,待其到位后转工进。此时,用户就可以同时将左右1位铣头启动,铣头就可以开始进行工作了。2、人造磨石——砂轮的诞生(1892年)人造磨石的需求也随之兴起。当作业加工到达某一个位置后,立铣头开始加工操作。当过了此位置,1位铣头工作停止,右2位铣头开始加工,到达加工终点时,三台电机同时停止工作。第三,当所有的电机均停止工作后,滑台就会快速、自动的退回到原来初始的位置,工件就会被松开,这样一个自动的工作循环过程就结束。第四,将加工完毕的工件取出,然后放上未加工的零件,重新发出加工指令,重复以上操作、加工过程。
用户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不能为了速度,而混乱加工势必会影响工件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成功率和利用率,得不偿失。而正确的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求得产品的数量何尝不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策略。楔块的半圆面及螺纹是自锁的,因此夹紧比较可靠,不会因切削振动而松动。望用户在使用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从而做好铣头的操作使用工作。
使用立铣头进行铣削时注意的问题
立铣头有一垂直的回转平面,主要用于立式铣削,可辅助机床加工不同角度的平面、棱角和沟槽;主轴刚性强,传送功率大,特别适用于维修和中小批量的生产加工。
铣削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冷加工方式,和车削不同之处在于铣削加工中刀具在主轴驱动下高速旋转,而被加工工件处于相对静止。在进行铣削加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人员应穿紧身工作服,袖口扎紧;同志要戴防护帽;高速铣削时要戴防护镜;铣削铸铁件时应戴口罩;操作时,严禁戴手套,以防将手卷入旋转刀具和工件之间。
2、操作前应检查铣床各部件及安全装置是否安全可靠;检查设备电器部分安全可靠程度是否良好。
3、装卸工件时,应将工作台退到安全位置,使用扳手紧固工件时,用力方向应避开铣刀,以防扳手打滑时撞到刀具或工夹具。
4、装拆铣刀时要用专用衬垫垫好,不要用手直接握住铣刀。
5、铣削不规则的工件及使用虎钳、分度头及专用夹具持工件时,不规则工件的***及虎钳、分度头、专用夹具等应尽可能放在工作台的中间部位,避免工作台受力不匀,产生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