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流泵
混流泵
混流泵是,是利用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和推力联合作用工作,斜向出流,又称斜流泵,有蜗式(卧式)和导叶式(立式)两种。混流泵是国际泵行业的技术开发***之一。大型可调叶片涡壳式及导叶式混流泵有运行平稳、经济效益高、操作简单、使用范围广等特点,但结构复杂,与大型可调叶片式轴流泵不相上下。它将部分代替离心泵和轴流泵工作。在日本、苏联、澳大利亚等国,混流泵效率都达到或超过90%。
混流泵,兼有离心泵和轴流泵优点,结构简单,区宽,使用方便,适用于平原圩区农田排灌泵站。中国研制的混流泵中,蜗壳式的扬程5~12m,流量900~4000m3/h;导叶式的扬程 3~25.7m,流量45~20160m3/h。对于低扬程混流泵,性能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接近于轴流泵,在使用上,不宜采用关阀启动,而应该开阀启动,这时功率比较小,电动机不容易被烧毁。叶轮直径5.7m,流量80~100m3/s,扬程 6~12m,转速75r/min,效率92.1%,配套功率7000kW,是世界上投入运行的大型混流泵之一。
混流泵是国际泵行业的技术开发***之一。它将部分代替离心泵和轴流泵工作。在日本、苏联、澳大利亚等国,混流泵的效率都达到或超过90%。
HW型混流泵优点
HW型混流泵为卧式、单级、单吸、涡壳式混流泵。适用于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其他液体。被输送的液体温度不高于50摄氏度。广泛用于农田排灌、工业和城市给排水等多种场合。
性能范围
HW型混流泵优点
HW型混流泵传动方式
HW型混流泵转动方向
向水泵进口看,叶轮一般为逆时针旋转(650HW—5、—7、—10泵为顺时针旋转)
混流泵的改进和提高
混流泵是一种适应性广,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泵型。混流泵的扬程比轴流泵高,因此能解决轴流泵虽流量大但扬程偏低的不足,有取代部分轴流泵的趋势。目前中型及大型混流泵的应用日益增多,并在以下方面有较大改进和提高。


混流泵的结构特点
混流泵的结构特点混流泵与离心泵和轴流泵相比,其扬程低,流量大,所以叶轮形状比较特殊。由于叶轮的进口直径与出口直径相差较小,流道宽度与出口直径的比例相对较大,因此蜗壳的相对宽度比离心泵大。叶片从进口到出口均为扭曲形,叶片出口边倾斜,工作时产生离心力和推力,水流从叶轮出口流出的方向,既不是径向(如离心泵),也不是轴向(如轴流泵),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斜向,故混流泵也称为斜流泵。有时从两端轴套缝隙处也可能吸入空气,这时可在轴套和叶轮间加一个橡皮垫圈,可防止进气。低比转数叶轮是封闭的,有前后盖板,与离心泵叶轮类似;高比转数叶轮是开敞式的,与轴流泵类似。蜗壳式混流泵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性能好,南方地区排灌应用较多。它与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相似所不同的是,叶轮中叶片形式不同,蜗室比离心泵大,泵的基础地脚座一般设在泵壳下面一泵盖端面与叶轮之间留有规定的轴向端面间隙,并可用增减纸垫的方法进行调整,密封装置由填料函、填料压盖和铅粉(或油浸石棉盘根)组成,其作用是防止启动时空气进入泵内及运行时泵内的水大泄漏、轴套的作用是当填料对轴过量磨损时可以及时更换轴套而小必更换轴。轴承内应有适量的油脂,轴承上的防水圈可防止水进入轴承体内。
立式导叶混流泵与轴流泵相似,导叶式混流泵运行时产生的径向力,由上、下两个橡胶轴承承担二其轴向力南电动机座或传动装置上的推力轴承承担。与蜗壳式混流泵相比,其径向尺寸较小,但其结构比较复杂,水力性能也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