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做过一个并联机器人结合工业相机的相对简单的视觉分拣实验平台,主要完成对不同种类物体的分拣操作。工程上的调试往往更加复杂,要考虑视觉坐标和机械手用户坐标间的转换,传送带的速度和相机采集频率间的关系,的是图像识别的成功与否。我们预先训练了几种模板,采集到图像信息后通过模板匹配的方式确定视觉坐标下不同种类工件的坐标信息,转换成机械手可以理解的用户坐标信息,完成抓取,再根据类别信息放置在预先设置好的位置处。
在机测量 OMI (On Machine Inspection),所谓在机测量,就是: 以机床硬件为载体,附以相应的测量工具 (硬件有:机床测头、机床对刀仪等; 软件有:宏程式、专用3D测量软件等 ),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实时在机床上进行几何特征的测量,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后续工艺的改进。一、什么是在机测量:在机测量是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
二、为什么需要在机测量----常规的工序流程为什么需要在机测量----常规控制过程存在的问题A、制造过程不受控 :1.无法事先了解毛坯的品质2.无法控制加工的趋势B、容易造成费用上的浪费1.废品产生的费用2.修模产生的费用3.人工产生的费用4.其它浪费C、时间上的浪费1.工件在不同部门流转的时间2.工件重新夹装、找回坐标系的时间D、精度的损失:修模时在机床上找回工件坐标系
(C)、深孔深内腔件测量:工件特点:1.该项目要求测量深孔内腔2.传统测针加长方式精度不达标深腔的测量测头任意加长,无损测量精度配置星型测针,适用现场需求设备配置:1.无线电测头2.3D测量软件测头系统特点:1.高速数据传输(HDR)2.模块系统构成,通用性强3.机械式测头方式(专利保护)4.触测力可调5.专为恶劣的机床工作环境设计在机测量与常规测量之间的关系在机测量无法代替终质量检测:在机测量优势:1.实时性-加工后直接进行测量2.互动性-可根据测量结果修改加工参数3.普及性-使用较少的***便可普及到每台加工设备常规测量优势:1.精度-更好的测试环境保证了更高的系统测量精度。2.-对工件所有尺寸实施全检(考虑到效率等因素,在机 测量方案仅会测量工件的关键尺寸)。3.客观-以第三方角度给出测量报告有效互补1.在机测量是常规测量的有效补充2.尤其对于超大、昂贵的零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