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粒的细小颗粒部分称为陶砂。在陶粒中有许多小于5㎜的细颗粒,在生产中用筛分机将这部分细小颗粒筛分出来,习惯上称之为陶砂。陶砂的密度略高,化学和热稳定性好。陶砂主要用于代替天然河砂或山砂配制轻集料混凝土、轻质砂浆,也可作耐酸、耐热混凝土细集料。主要品种有黏土陶砂页岩陶砂和粉煤灰陶砂等。使用陶砂的目的也是为降低建筑物自重。陶砂也可用于无土栽培和工业过滤。轻质性是陶粒许多优良性能中的一点,也是它能够取代重质砂石的主要原因。陶粒的内部结构特征呈细密蜂窝状微孔。这些微孔都是封闭型的,而不是连通型的。它是由于气体被包裹进壳内而形成的,这是陶粒质轻的主要原因。陶粒形状因工艺不同而各异。它的表面是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层外壳呈陶质或釉质,具有隔水保气作用,并且赋予陶粒较高的强度。
1、生料的制备:陶粒生产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原材料加工和制粒工艺,其任务是将采集的原料,经破碎、筛分,配料、混合制成化学成分符合要求、质量均匀的含水物料,然后通过辊压、成球等方法制成不同粒径的生料。生料的制备工艺很多,根据原料品种不同分为干法、塑化法、粉磨成球法和泥浆成球法。
2、烘干及预热:可以采用干法工艺,破碎筛分后,不用烘干即可进入预热阶段,预热阶段温度控制在400℃~600℃之间。此预热阶段中,温度急剧变化会引起生料炸裂,而导致终烧制的陶粒各项性能下降;其次是控制生料在焙烧阶段产生的气体量,因为在预热生料阶段,生料中的有机质和碳酸盐就已开始分解挥发产生气体,那么经过预热后,生料在焙烧阶段产生的气体量就会减少;再次就是为生料表层的软化做准备。
预热阶段控制的因素是预热温度和预热时间,这两个因素都会对终的陶粒质量产生影响,若预热温度过高或者预热时间过长都会导致生料在预热阶段就已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生料在焙烧阶段因膨胀气体不足使陶粒膨胀不佳;但是预热不足,就会造成高温焙烧过程中生料的炸裂,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陶粒的终性能。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受生料的品种、陶粒终形状尺寸、生产窑型等因素影响,预热温度和预热时间通过试验确定。
陶粒制作过程中原料的转化主要靠一样东西,那就是一个倾斜的回转圆筒,驱动可以是常速或是变速的。当进料粉的含液量适宜时,就发生凝聚,并在转筒中翻滚。转筒有一定的坡度,其轴线与水平间夹角在10度以下,这样有助于物料沿筒长方内滚动,在进料端经常装有挡料环,以防止物料返流。在出料端也可以装置挡环,用来增加料层厚度和延长在主转筒中的滞留时间,在其他场合中(如陶粒砂球化)往往用螺旋排料环,以便把物料输送到陶粒砂造粒机后端的筛网处。 陶粒大部分都呈圆形或椭圆形球体,但也有一些因为制作工艺不同呈不规则碎石状。陶粒表面表面有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层外壳呈陶质或釉质,具有隔水保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