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蛙养殖效益好防病很关键
其实,在咱们这里,养青蛙的乡亲也挺多,我们之前的节目里也报道过很多次,养青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技术关键点,如何才能创造更好的效益?咱们今天就跟大家总结总结。
青蛙养殖,吸引乡亲们的,自然是高1效益,这一点,不少青蛙养殖户都有共识。一亩田赚两万元左右,是平均水平。
销售有一套网络,不愁,价格有高低而已,1高四十几块,1低二十块。
我们去年喂了18个池子,卖了一万斤。前期25块钱一斤,中间跌价,后涨到30多。去年卖了25万元
不过效益虽高,但风险也挺大,青蛙养殖的过程中,一旦生病,就很难救活,所以平时的防病措施就相当关键啦。
另外,夏天温度特别高,养殖池里的青蛙也需要避暑遮荫,才能健康长大。这方面,师傅的遮荫三招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个是搭遮荫网,防止太阳直射;二个是休息区长杂草;三是回形池湿润休息区。
在食物方面,青蛙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专门的饲料,另外,如果可以补充黄粉虫、蝇蛆等高蛋白的活食,更有利于青蛙的健康。没有活食的情况下,也需要在食台的设计上,尽量仿环境。师傅的经验是,食台放平,水面比食台低几公分。
要提醒乡亲们的是,青蛙属于***保护动物,如果养殖的话,需要到当地林业部门,办理野1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如果跨地区销售的话,还需要办理相关的检疫手续。
青蛙养殖基地,起去看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因为多种原因,如今稻田里的蛙声比过去少了许多,大家都知道青蛙属于***二级保护动物,严禁捕食,不过,近年来,人工养殖青蛙热起来,这些人工养殖的青蛙主要就是食用,在重庆石柱,就有一个青蛙养殖基地。一起去看看。
在一片覆盖着纱网的钢架大棚下,是一个个纵横排列的小水渠,成群结队的小蝌蚪畅游其中,渠边,不少灰黑色的小青蛙正在泥土里跳跃。
养殖青蛙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为了这个项目,去年专门去外地考察,又经过了半年多的规划筹备。在正式引进蛙卵之前,还先后去了广州、浙江等十多个地方,对市场进行了考察,并学习黑斑蛙养殖技术。
一方面向规模大的养殖基地学习,另一方面他还请上海市水产学院***给他的养殖进行指导。尽管做了充分准备,然而,养殖并没有想象的顺利,批蝌蚪还没有长成幼蛙,就发生大面积。张必胜回忆说,当时30%的蛙棚都出现了大片的蝌蚪,损失近8万元。
蝌蚪样本送到上海水产学院,请***、解剖后确定,蝌蚪大面积的原因是养殖初期消毒措施没有跟上。虽然遇到挫折,但张必胜并没有气馁,他与技术人员一起总结原因,查阅资料,仔细观察研究分析青蛙的习性、消化、***等情况,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养殖方式。
青蛙主要吃昆虫和水里的微生物,除此之外他们会再结合营养食料,把玉米粉、麸皮、鱼粉、豆腐渣等配合在一起。随着青蛙的长大,颗粒料也随着变大。现在他们都是定时定量的喂食,保证肠道不出问题。
如果温度过高就用遮阳网调节温度,保证水温在28度左右,水质的ph值不超过8。
他养殖成功后可以带动周围的农户一起致富,他可以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蛙苗。后期他还打算把青蛙和水稻一起养殖,青蛙不仅可以吃虫,粪便还可以育肥。
?青蛙养殖中病虫害及其防治,青蛙常见的病虫害有
l、气泡病 患病的蝌蚪全身膨胀,常游于水面,精神不振,胃内充满气体。防治的方法是将病蝌蚪移于清水中,暂时不投食, l一2天后再***授喂,但数量不要太多,而且要煮熟。
2、车轮虫病 因寄生车轮虫所引起。发病的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尾鳍膜发白,常浮于水面。防治的方法是减少蝌蚪池的饲养密度,并且***铜和***1亚铁合剂(***铜:***1亚铁为5:2)撤入池中,使池水含其浓度为百万分之一点四。
3、体外*** 青蛙体外***较为严重的是寄生在蛙体上的蛭类,常见于春夏两季,发病的青蛙体表面出现3毫米大小的灰绿色小虫,一头口了吸在蛙体上、中头游离状于水中。此种蛭类为水陆两生的,所以也有人叫陆蛭,其大小形状如白瓜籽,长2-2.5厘米,两头尖呈绿色,边发黄,腹面扁平,背面稍鼓起,全身多横环节,头部腹面有一吸盘吸于蛙体上,口在吸盘***,尾部呈游离状。秋季陆蛭随青蛙入洞,冬季在青蛙群集时产卵。产完卵后成蛭即灭亡,从蛙体上脱落,卵很快孵化成幼虫,咬破青蛙表皮,钻入皮内,夏季钻出表皮,用吸盘吸于青蛙体表,危害青蛙。此虫可用药剂防治。当发现蛙体上长有毛状的附着物或外表皮腐烂的情况时可将该患蛙用万分之一的孔雀1石绿稀释液(即50公斤水加***5克)浸几天即可。养殖环境优越,只需要开挖水沟田间设施保持水温稳定既可以进行青蛙养殖,此外水中溶解氧充足,水经常流动交换。
青蛙养殖你应该知道的
由于青蛙养殖正式开展的时间尚短,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分工,加上具备相应繁育条件的***的青蛙苗种场非常少,长途运输蝌蚪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多数从事青蛙养殖的场家,可能都还需要自己开展青蛙的繁殖。同时,在目前条件下,如果自己掌握了青蛙的繁育技术,还可以适当的降低引种成本。由于青蛙市场目前主要依赖非1法***,因此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鲜活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工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无法进行青蛙产品的深加工,一些农民为了致富,利用房前屋后零星水面养殖青蛙。 种 蛙的选择:
(一)来源与选择 用于繁殖的种蛙主要从养殖场购进,建议选择经过多年驯化的青蛙种,尤其是多年采用全程饲料养殖的青蛙种。这种青蛙繁殖的后代可以直接采食配合饲料,更加适应人工养殖环境,蛙群的自相残杀现象较低,利于开展集约化高产养殖。
(二)外观形态 应选择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生长快、活力强、体质强壮、无病无伤、发育良好,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雌蛙要腹部膨大,柔软并富有弹性;雄蛙应选择咽喉部黑斑明显、婚姻垫发达的雄蛙。
(三)年龄与体重
青蛙的性成熟较快,一般体长8厘米左右、体重50克左右的雌蛙已达到性成熟,雄蛙体重40-50克时即可达到性成熟,即可用于繁殖。用于繁殖的种蛙一般可以使用2-3年,在育种中为了加快更新换代,很多场家实际上都只使用上年养殖的青蛙做为当年的繁殖种蛙。(1)病因:蝌蚪和越冬期的成蛙易患此病,病原体是水霉,由于有外伤而引发。
(四)雌雄鉴别与配比 雄蛙咽侧腹面有一对外声囊,雌蛙没有,是区别雌雄蛙明显的标志。生殖季节雄蛙第壹指基部有肿大而明显的婚垫,雌蛙没有,此二特征可以区别雌雄亲蛙。
配比:要视产卵群体的大小,通常池小产卵蛙群体小,雌、雄配比为1:1为宜,群体较大时则雌雄配比为1.5-2:1。因群体小雄蛙少难于抱对产卵,而群体大雌蛙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内产卵,而雄蛙排精后,在较短时间内可产生大量镜子,所以适量减少雄蛙比例并不影响抱对产卵、排精及正常的受精率,同时又可减少雄蛙为争夺雌蛙而影响正常抱对。对于开展一般性的商品繁殖生产,一般场家多是随机投放种蛙,雌雄种蛙的配比不一定很严格按照要求。(3)蛙种费2000元(引进种蛙30~50对,自行***野生蛙做种可以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