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对其实行严格管理。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对计算机存储介质实行严格管理吗?
由于计算机存储介质所存储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在存储、传递过程中极容易遭到篡改、、、、销毁等不法行为的威胁。据试验,一张普通软盘即使已经格式化或重写了12次之后,采用特殊的设备和还原技术,仍能从残留在盘片的剩磁中读取和还原有用数据。
因此,对涉密计算机存储介质,必须加强管理,划定和标明密级,按照相应密级文件的管理办法,认真保管。特别是对用于存储绝密级数据的存储介质,不可降低密级使用,如果损坏或不再使用,必须做粉碎性物理销毁。
(二)后环节,不会出错的侥幸心理。有的人清楚销毁文件的有关规定,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与规定相违背,可能会造成失、泄密的后果,却心怀侥幸,以为文件从制发或从收文开始到销毁,经过了许多程序,许多阶段,很长的时间,没有出问题,现在到了销毁这后的一道环节,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结果偏偏出了纰漏,造成失、泄密。如有人运送密级文件去销毁,文件***不牢,途中丢失,造成失、泄密,就是这种侥幸心理影响下产生的后果。
(三)“无密可保”的糊涂心理。“无密可保”是在相当一部分人思想中存在的错误观念,认为没有什么“***秘密”存在。有的人由于存在这种错误观念,因而缺乏保密意识,对保密规定、保密知识一无所知。这种人在销毁文件过程中,密件与非密件不作区别,不分别处理,全部当做普通文件、资料处理,造成失、泄密事故的发生。 (四)无需保密,存在的轻敌心理。认为现在搞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便一切都要敞开。和各国交朋友,便不存在敌人,无需对人家保密,不知道既使是友好***之间,也存在竞争。这些人销毁密级文件时,认为销毁密级文件的有关规定只是“小题大做”、“吹毛求疵”,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马马虎虎,不按规定办,结果造成失、泄密。如有人将文件送到销毁点,当天没有销毁完毕,既不将剩下的文件带回,又不留人看守,结果文件被盗,造成失、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