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是我国砖雕装饰艺术发展的个高峰,砖仿木结构样式已经高度成熟。北宋北方辽金地区出现了大量砖仿木墓穴。其砖雕规模大,工艺手法成熟,砖雕题材丰富,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独特的审美。山西晋南地区出土的50余座金代砖墓在形制、构件等方面大大超出了礼制规范,装饰风格雄浑博大,是历惟一能与帝后墓穴相媲美的墓穴,也是建筑与砖雕艺术结合的典范之作。稷山马村段氏墓(前期)和侯马董氏墓(后期)砖石墓是其中的典型。
秦代的砖雕更加精细,咸阳秦都遗址出土的龙凤纹空心砖,形态矫健、生动,呼之欲出。至汉代,流行陵墓画像砖、画像石,尤以东汉为盛。汉画像砖承袭模压印花工艺,雕工更胜前朝,纹饰题材广泛,包括、劳动、生活、自然风光、神话传说等。构图疏密有致,风格古拙、雄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兴起,砖塔盛行,砖雕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唐代砖雕在建筑上应用更广,采用先模压后雕刻技法,使作品更精细,更立体。这一时期盛行花砖铺地,常以莲花、宝相花、忍冬等为饰。
砖雕的制作流程较为复杂,用料通常为手工烧制的砖。挑好砖后,就要按“一头一脸”和“一脸一头”重叠错位罗列。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图样的内容多少,确定砖雕的画面大小。制作一幅砖雕作品,需要将整个图案所用的砖罗列好,先把底层和上层的砖雕刻成型,再一块块地打磨雕刻剩下的砖体。后一道工序是上墙。先上底层的凹面砖,再依次由下至上地一层层垒到墙体上。至此,才算是完成了一幅完整的砖雕作品。整个砖雕非常牢固,图面虽凹凸不平,却错落有致,雕刻纹路清晰,形象主次分明,结构严密,匀称,调和,可以说是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