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地方风格突出和作品精细形象而享誉华北,并涌现了不少杰出的雕刻艺人,独创了一些砖雕技法。清道光年间,雕刻艺人马顺清创造了“贴砖法”,用黄蜡和松香制成的黏合剂将另一小块砖牢牢地粘在砖面上,扩大了画面的空间,使作品层次深远,空间加大,具有咫尺千里之妙。被誉为“砖雕刘”的刘凤鸣则继承了“贴砖法”,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他贴上去的砖多用透雕,原砖用浮雕或镂空,凹凸反差大,层次分明,境界深远。解放后,他在天津工艺美术院从事砖刻艺术,并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为砖刻艺术作出了贡献。
砖雕依附于建筑而生,是建筑这个大工艺下的小工艺,它不仅承载了挡风避雨的实用***,又体现了人们民俗的精神需要,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和无限丰富的审美价值。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建筑物上镶嵌的砖雕虽经岁月的磨砺,风雨的剥蚀,却依然是玲珑别致,成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记忆和实物资料,是精神和思想上传承的形象化知识宝库。砖雕为整体建筑增添了美感,那些穿越千年而来的砖雕作品,就如同写满沧桑的凝固历史,不仅诉说着建筑本身的故事,还记录着那个时代的建设水平和审美风尚。
丹景石的画面以浮雕著称,其形成的原理主要是铁锰粒子浸染部分硬度比较大,其余部分硬度小一些,长期的水冲以后,硬度小的部分凹下去了,就形成了浮雕效果。据统计,具有浮雕效果的丹景石能占百分之三十左右,比例相当高了,而且浅浮雕、深浮雕都有,也有浮雕与平面色彩相结合,各类非常丰富。目前,仅从天然画面石系列来看,成体系的具有浮雕效果的还不是很多,从稀缺度来讲,浮雕效果的丹景石就显得弥足珍贵。许多石友在评价浮雕丹景石时,经常用视觉冲击强、富有立体感、对比度好等词,很少与中国的传统浮雕艺术文化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