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后悔过选择了现在的伴侣么?
之前在知乎看过一个很扎心的回答。夫妻结婚三年,孩子两岁,第三年离婚了。大学毕业两人结婚了,双方都很相爱。可三年的婚后生活,终让他们分道扬镳。
男方,家庭经济,包括他自己的经济条件都不错,年收入在稳定在50万以上。
女方,是从农村出来的,家庭经济一般。在女方的自述中说道,家里没有评上村里的贫困户。女方家庭中没有分家,所以算上女方本人,家里一共有26口人。
为什么要说一下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因为造成这样的结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此。
婚后,女方掌握财政大权,三年后,感情,账上余额仅剩三百多元。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或许能猜到些许原因了吧。
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婚后,女方也想做一个***的女性,可是连连的求职失败,几千工作薪资和男方的相比,相差极大,这种差距,让女方从此心里极度的不平衡,甚至觉得男方会嫌弃她。于是,开始想着逃避这种现状。
于是,或许成为女方在男方面前找到平衡的一个希望。随后,孩子应运而生的。
孩子出生时,女方家里没有来人,是公公婆婆照顾。后来,坐月子期间是月嫂照顾。因为经常看微博,在微博上了解到,喂会有碍身材,所以孩子大多数时候喝的都是牛奶,或者是男方厚着去问他认识的同样刚生产不久的女的借奶,因为他听说不喝孩子体质会差。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喂的次数屈指可数。在微博上了解到,孩子的尿不湿上会有很多***,所以,孩子的尿不湿她一次也没有换过。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废话,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吗?
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的家长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疏导,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做法,更不能因家庭而迁怒于子女。
让孩子带着感恩成长
先***再成才,作为教育者,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但让我在有才和有德面前选择时,我更看重德。因此,我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关注她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也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感恩教育,尽量让孩子不要忘了本,培养她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每逢周末,我就带她一起回农村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经常和她一起参加学校、社区或公益团体***的志愿服务活动等。当然,家长还是要在孩子附近注视着,当好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以家务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家务能力来培养。
整理能力。教孩子按季节和类别整理家中一年四季的衣物,教孩子看完书放回原位,书柜里的书也要分门别类摆放,这些家务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习中的丢三落四,不至于一会儿忘记带书到学校,一会儿又找不到作业了。
专注能力。我会让孩子干一些厨房里的家务,比如削水果、剥毛豆等等,做这些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通过这种方法一次次的训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起他的专注力,学习中就不会那么容易分神了。
规划意识。比如要洗衣、扫地和叠被子,到底该先做哪一样,让孩子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出省时的方法,有计划地完成一定的家务,迁移到学习中,当又要背书,又要订正,还要完成其他学习任务时,孩子就不至于显得手忙脚乱,杂乱无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