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就行动,要不然好状态永远不在
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我现在状态不好,一会儿再学。”
“我现在的心情不适合学数学,歇一会儿再说。”
但其实,你的“好状态”永远不会来,就算来了,也不会持续很久。
实际上,你在等待合适时间的时候,就是想暂时逃离你当下做的事情。说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学会逼自己学习。很多时候,当你想要逼自己学习时,却常常更加想要玩手机。这个时候,你要“以退为进”:
比如,你的数学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过难的题。
如果错题太多让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题。
如果就很大强度,就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于学习。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也没有关系,做了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强。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学习当作闯关,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好坚持,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学习的日子。
做好***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近这几年,关于教育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有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打听***园、小学、初中,有的甚至连大学都想替孩子考虑了,及早的就开始给孩子做教育规划,一家人给孩子要读的学校把关护航,生怕孩子因为自己没做好考察而输给了别的孩子。做好孩子的教育从***开始。西方心理学有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直接相关。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其实就是哄孩子教孩子玩儿的,是不需要教会孩子多少学习知识的,只要哄住孩子不让他们哭闹开心的玩耍就行。实则不然,***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者是早期教育的后半段,它对***的性格养成具有重要作用,***阶段孩子的性格逐渐形成,这时候的孩子可塑性较强,这个时期如果老师家长对孩子加以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就会让孩子形成好的行为品质和习惯。前两天,在小区楼下和几个妈妈聊天,听一位妈妈说起自己孩子:我昨天把我儿子狠揍了一顿。反之,则很难纠正。
教育孩子也是“极简单”的法则,确立积极的交流方法是很重要的
想要成为更好的父母,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只要能先从正确的角度看待孩子,其他的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通过交流工具使交流更加冷静,由此可见美丽的语言对孩子和家长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尊重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将孩子放在尊重的位置,孩子才会反馈尊重给父母。家长要说就说正能量的话,美好的话语不仅能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力量,同样也能让温暖回馈过来。
孩子从小就接受积极向上的话语,心里也会越来越有自信,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会无意识地让别人看到他们的爱和美。
极其单纯积极的父母很少对孩子说“不”。 挫折教育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也会构筑错误的价值观。孩子没有必要感到失败引起的悲伤和愤怒。 失败越是鼓励孩子,使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的失败。
如果孩子从小听到的都是坚决的“不要”“不能”,那么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就会很差,因为从内心就没有自信。
老师与家长若心存芥蒂教育只会变成死结
每次发生家校矛盾时,我们都要反思:矛盾真的无法避免吗?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和家长本就担负着相同的责任与使命,目的一致,方向相同。
既然都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就不要只顾着逞一时之快,而忘了孩子。
真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所在。
只要家长和老师重新达到共识,问题就轻易解决了。
家长对待老师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比起质疑自己的家长,老师更愿意亲近信任自己的家长,并且更加重视这些家长的孩子。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与家长只有解开芥蒂,消除误会,才能一起支持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