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蛙养殖的市场前景
青蛙(虎纹蛙、黑斑蛙)主要生活于农田耕作区,由于非1法的过度***,目前该物种的种群生存现状令人堪忧。一只黑斑蛙每天能捕食大量害虫,故称为“农田卫士”。发病高峰期,可采用如下方案:氟ben尼考 磺1胺间甲氧嘧1啶钠(原粉) 多维,拌10kg饲料,一个疗程5天。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捕食田蛙加之滥施***,使自然界中的蛙类资源严重枯竭。同时,自然界中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危害***健康。
因此,实行田蛙人工养殖,不仅可以利用田蛙防治农作物受到虫害的侵害,同时更能够防止蛙体***对***的危害,为人们提供味美的蛙肉食品。杜绝人为抓捕青蛙,发展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2)症状:水霉的内菌丝生于动物体表皮肤里,外菌丝在体表形成棉絮状绒毛,菌丝吸收蝌蚪和蛙体的营养物质,使蝌蚪和蛙体消瘦,烦躁不安。关于(虎纹蛙、黑斑蛙)的养殖技术,规模化养殖较少,由于技术原因,***养殖规模得不到提升,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没有技术,无法实现集约化、规模养殖。
由于青蛙市场目前主要依赖非1法***,因此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鲜活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工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无法进行青蛙产品的深加工,一些农民为了致富,利用房前屋后零星水面养殖青蛙;经过近几年养殖模式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有意者看到养蛙业有利可图,已开始***这一新项目,进行规模性生产经营。随着青蛙养殖产业的迅速扩大,青蛙的价格随季节和市场行情变化剧烈。
青蛙养殖之种蛙的培育
(一)种蛙的引进时间 从别的养殖场引进青蛙种蛙,必须安排在头年冬眠前引进。因为青蛙的繁殖习性是:开春后雄蛙先出洞,通过不断的鸣叫吸引雌蛙出洞。雌蛙出洞后即被雄蛙追逐、抱对产卵。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缺乏对蛙、稻品种的了解和种养密度的选择问题,造成蛙与蛙之间、稻与稻之间的食物、空间、养分等资源的竞争关系,导致减产减收。所以想在春季引进种蛙是很难操作的。在四川重庆地区,青蛙一般从国历10月中旬左右就会陆续进洞冬眠,因此,引进种蛙就务必抢在青蛙冬眠之前进行。
(二)种蛙的放养 新挖建的青蛙养殖池,一般可以不用开展消毒处理即可投放种蛙,但对于可能存在黄鳝、泥鳅、龙虾的池塘,则1好在投放种蛙之前,使用浓度较高的生石灰或漂白1粉进行消毒和杀除敌害。因为这些敌害不除,则可能出现伤害越冬冬眠种蛙和春季蛙卵的情况。蛙池消毒1药性消失后,才能放养种蛙。所谓“回”字形池,就是单个蛙池四周的埂和池中的环形沟组成了“回”字内外的两个“口”。合理的放养密度对亲蛙性腺发育极为重要。一般体重50克左右的种蛙,每平方米投放6-8只比较合适。种蛙放养前可以用2%的食1盐水或100斤加“鳝宝益碘”2毫升进行浸泡10分钟,以清除种蛙体上的病菌、病毒和***等,防止由亲种蛙带来病害。
青蛙养殖你应该知道的
1、生殖季节与产卵 在自然条件下,四川重庆地区春季气温上升较快且比较稳定,青蛙繁殖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其繁殖产卵盛期比湖南和湖北要早20天左右,当气温、水温升高,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性成熟的雌、雄青蛙便能自然抱对、产卵、受精、繁衍,适水温为25-28℃。首先,青蛙的养殖时间一般是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如果我们在事前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可能就错过了养殖的时间。
2、怀卵量与产卵量 雌蛙怀卵量与产卵量,一般与其个体大小、营养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如50克左右雌蛙产卵量一般在1000-1500粒;100克左右的雌蛙产卵量一般在2500-3000粒。但多龄种蛙的蛙卵受精率有所降低。
3、种蛙的饲养管理 较早引进种蛙的养殖者,若气温尚高,也可适当进行投喂。投喂种蛙的饲料1好是和引种的场家保持一致,以免因临时换料引起种蛙不适应。投喂种蛙均是一天投喂一次,一般在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投喂。蛙池的水源必须是新鲜水源,一旦发病,且不可将发病池的水,引向其他池塘。投喂量视采食效果而定,可先少量投喂,发现很快吃完再进行补充,做到半小时左右吃完不剩为宜,若有剩料,则应减少投喂量,并随着气温的降低减少投喂量。当发现已经有少部分青蛙进入泥土冬眠时,则可停止投喂。